《孔子西游记》:孔子何以圈粉西方400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爱讲大道理的长者、循循善诱的老师、修身养性的君子、浓眉龅牙的老头、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犬……
这位红了2000多年的至圣先师,在西方亦是圈粉无数。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国人评选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位居首位。
16世纪,利玛窦等早期传教士乘风踏浪而来,他们在中国发现了孔子。此时,孔子在他们心中主要是以哲人的形象出现的。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中国哲学家中最有名的叫做孔子。他所说的和他的生活态度,绝不逊于我们古代的哲学家。”
从古到今,特别是在18、19世纪的西方,孔子聚集了一大帮的外国“粉丝”。书房中挂着孔子像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促成路易十五效仿中国皇帝“亲耕”的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家中充满“中国情结”的德国作家歌德、把孔子视为哲学中的华盛顿的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一方面他们是孔子的“粉丝”,对孔子、对中国儒家思想推崇备至;另一方面,也因他们的智慧和学问,被称为欧洲或美国的“孔夫子”。
在西方,孔子还是承包了大量金句的中国大师,很多心灵鸡汤都喜欢往他身上安,好像不论什么话只要冠上“Confucius says”,都能变得很有道理。
近日,一本着眼于西方视角下孔子的通识读本《孔子西游记:中国智慧在西方》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孔子西游记:中国智慧在西方》一书记录了孔子及其思想走向西方的过程,依托丰富翔实的史料,对西方人的孔子认知史、以及孔子在西方形象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展示了孔子思想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融合,以及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孔子不仅仅是中国的孔子,在中外文化的互鉴交流中,孔子的形象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形象,他对西方人认识中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该书有助于了解西方中国观的演化,在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中探讨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普遍意义,引发对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智慧在当今世界的价值和未来定位的思考。
作者武斌,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员。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研究员、黑河学院远东研究院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作品主要有:《故宫学与沈阳故宫》《丝绸之路全史》《丝绸之路史话》《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等。其中《丝绸之路全史》入选2018年度30本中国好书,《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入选新闻广电报2019年度好书、入选2019年中国好书月榜。
(燕都融媒体记者宋燕)
【来源:燕赵都市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