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唐宋词:“林花谢了春红”,李煜的这首词抄袭杜甫的诗了吗?
提到春天,我们最容易想起的意象是青青的树林,竞相开放的红花,对,一定是红花,春天开红花,这很典型,也很有代表性,于是,比我稍老的一代人,就有很多人给自己家的女儿取了名字叫“春红”,恰好我的同学里就有几位叫“春红”的,现在听起来,这名字俗气得要命,但放在早些年,这是个不错的名字,虽然很普通。
那些年,迷过一段时间李煜的词,于是便把“林花谢了春红”这句常常挂在嘴边,一方面卖弄以满足虚荣,一方面用来打趣、调侃叫“春红”的同学,尽管这一句实在有悲伤的意味,但当时年少,不知道悲伤,只觉得好玩。
(林花谢了春红)
但“所有的日子都远离”(《同桌的你》),同学们各奔东西之后,这首词里的哀伤之味,才时时涌上心头,不断拍打我青春已逝,少年不再的胸膛,像海潮水不断拍打矗立在岸边的岩石一样,不断地感受它的淘洗侵蚀,才稍稍有些明白这首词里深切的悲凉。对,就是这首《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是李煜的《相见欢》,标准的小令,朗朗上口,差不多读一遍就能记下来了,于是,紧接着就是久久挥之不去的伤感。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春日美好,春花美艳,但春日总要过去,春花总会凋谢,为什么呢,因为朝有雨打,暮有风吹,春天的花儿纵然有千般风流,也最终会无可奈何“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于是人们伤春,伤好景不在,伤春日苦短,实际上,怜惜飘零的落红是人之常情。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在“花谢花飞飞满天”(《葬花吟》)之际,惜花之人,自然对寒雨和晚风带有满满的怨恨,恨它们摧残了“春红”,说“风刀霜剑严相逼”。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到了下半阙,词人从景到人,开头是一句“胭脂泪”,又是林花,又是胭脂,这让我马上就想到杜甫的《曲江对雨》,“林花著雨胭脂湿”,好眼熟!老杜对曲江感情深,因为他在长安期间,为曲江写了大量的诗篇,《曲江对雨》只是其中的一首:
(杜甫像)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老杜在长安期间属于“京漂”(长安漂),他一心想要报国,却始终报国无门(赶考碰上李林甫主考,仕途稍有起色后,又遇上“安史之乱”)。因此我们看他徘徊曲江时写的这首诗里,既有忠君忧国之心,也有颓然自放的念头。他写美人之景是因为繁华背后有他斩不断的哀愁。
(曲江在长安的位置)
有胭脂,自然是因为有美人,只是老杜笔下的美人胭脂被雨打“湿”,打湿就打湿吧,美人依然还是美人,补补妆就好,不含悲意。李煜的胭脂美人却是伤心的,因为有个“泪”字,补妆补不了伤心。
(胭脂泪)
这个“泪”字改得不要太精彩!但有人就提出来,李煜这首词是抄杜甫的诗。
真的抄了吗?
我看没有。
杜甫的“湿”是客观存在,李煜的“泪”是主观之情,一字之改,美人的境况大不相同:前者看到了美人胭脂染湿的现实,后者感受到美人“妆哭花了”的悲伤。一个“泪”字不但观照了美人的伤感,也将这份伤感传递出来,传递给看着美人的词人和后来的读者。
同样是“林花”,同样有“雨”,同样是“胭脂”,但李煜显然是化用了杜甫的诗句,这一“化”,周汝昌先生认为“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我却觉得,杜甫的悲伤更厚重,只是这悲伤是老杜的,是诗人的(当然也传递给读者);李煜的悲伤是词中主人公的,更直白,词人因为看到了这份悲伤,联想到自己,再大而化之,想到所有的人,悲不胜悲。两人的悲伤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白月光》),并无高下之分,但老杜抑制住了自己,李煜没有抑制,他表达了出来,而且是很美的表达。
(留人醉,几时重?)
诗是整齐的,像行进的队列,因此更适合表达男儿胸怀(但阅兵也有女兵方阵);词有长短句,因此,节奏丰富了,像小女子的呢喃与悲诉(苏东坡和辛弃疾不同意)。正因为女儿落泪更让人怜惜,使人迷醉,让人不舍,不舍的不仅是“春红”,不仅是带泪的美人,更是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于是,词人问:这样美好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重现?
不会重现了!“春去春会来”(《花心》),“春红”还会回来,美好的时光却不会再回来了,人生百年长余恨,一江春水,不舍昼夜,无语东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还有一处值得说:这首词上片的“朝来”与“晚来”,和下片的“长恨”和“长东”衔字呼应,叠字重唱,这格外拉长的两句,像长调,传递出悠悠的人生无奈!林花“春红”难留,人间芳华难驻,此恨绵绵,逝水长东……
文学是人学,杜甫和李煜的人生基本没有可比之处,因此,李煜拿了杜甫用过的字词做酒杯,装进了自己酒,浇洗了自己的心中块垒,因此,这谈不上抄!
转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