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他的作品频频翻拍成电影,戈达尔、贝托鲁奇为何都成了“迷弟”

2021-08-27

上世纪80年代初,意大利作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作品便有了中译本,但他在中国的声名,却弱于此后被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意大利“老乡”卡尔维诺与翁贝托·埃科。

不过在意大利本土,他可是不折不扣的国民作家、名导宠儿,其文学作品多次入选意大利的语文教材,多部作品被知名导演搬上银幕。比如新浪潮代表人物戈达尔翻拍《鄙视》,成为影史标杆;贝托鲁奇翻拍《同流者》,达米亚尼翻拍《愁闷》,新现实主义导演德西卡翻拍《乔恰里亚》……他的小说对意大利乃至欧洲的文学电影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卡尔维诺、加缪、埃科、苏珊·桑塔格等文化名流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为何莫拉维亚的作品“征服”了众多导演,频频被影视圈青睐?

以读客文化新近引进出版的《鄙视》为例,小说深刻揭示了由金钱引发的人生悖论。主人公里卡尔多专事电影评论,但经济颇为拮据。他因无法满足妻子享受优裕生活的愿望而感到内疚。于是想方设法奉迎电影制片人,并为其编写电影脚本而获得一大笔酬金。妻子和他结婚两年,一直爱着他。然而,他拥有了金钱,却遭到了妻子的“冷遇”。当他最后决定放弃编剧工作带妻子回罗马时,意外接踵而至……

丈夫在金钱、理想和婚姻面前节节败退,妻子的鄙视成了对他而言最大的惩罚。书中对于脆弱的现代婚姻以及爱无能的描写,击中了不少对婚姻爱情感到期待迷茫的年轻人。

现代社会中,相爱这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好像变得越来越难。在网上开恋爱课而爆火的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刚读完这本书,就想赶快推荐给年轻女同学看“《鄙视》是70多年前意大利作家写的文学经典,70年后中国一些年轻人看完也会感同身受。”在梁永安看来,爱情是当代人精神状态的最大检测。关于爱情,如何选择、判断、坚持,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在城市化的今天,爱情的难度空前加大。

这本书和当下女性主义的阅读潮流,意外产生了对话,也从侧面验证婚姻在被女性主义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男性对婚姻的反思尤为重要。故事通过男主第一人称叙事,讲了一桩破碎的婚姻。而恰恰是第一人称叙事,将男主人公的虚伪和软弱展示淋漓尽致。梁永安认为,《鄙视》是一本未来之书,它包含了对当下各种社会问题的思考,看完后我们会重新思索爱情婚姻该何去何从,我们的安居之所又在哪里?

作家、翻译家黄昱宁表示,人肯定永远对爱有需求,但现在有的年轻人因为各种社会压力不敢爱了。虽然顺势而为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但她还是觉得要有一点点抵抗。

业内认为,我们需要阅读莫拉维亚,电影导演青睐莫拉维亚,不仅仅因为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因他的小说充满着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洞察,看似批判的是迷茫、冷漠、爱无能的现代人,但批判的其实是将人异化的资本,如莫拉维亚所言,“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现代人怎么变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而不是他自己的目的本身了。”

因此他故事中传递的命题与思考,当下年轻男女读者会发现并不过时,仍需警惕——当精神世界被物质世界过度挤压,我们往往很难再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感情和爱人。如果个体过于在爱情中计较谁付出更多,这样去爱到底划不划算,就忽略了有些亲密关系本就不能完完全全用理性去衡量。而这也许是《鄙视》更深刻的内涵。

作者:许旸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范昕

图片来源:出版方、剧照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