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004】《老刘讲论语》——学而第一(三)

2021-04-30

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篇放在《论语》首章是有重大意义的,这一章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就是所谓的花言巧语,讨好阿谀的话;“令色”的“令”是“善、善于”的意思,“令色”是指一切足以取信取悦于别人的言行等等。“巧言令色”即通过表里不一的花言巧语,装模作样哄人开心。

注意,巧言令色侧重指驰心于外,内外分离,并不代表一定就是存心不良。很典型的就是很虚的假热情,碰到演技不好的人,你能明显的感觉到热情只是做样子给你看,刻意讨好取悦而已,不是自然而然出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流露,这种情况就是“巧言令色”。

“鲜矣仁”的“鲜”是“少、难得”的意思。这个地方圣人说“鲜矣仁”,而不说“仁鲜矣”,是因为两种讲法意思有分别,前者有感慨的语气在其中,圣人这么说,意思非常肯定直截,这种人是绝对没有“仁”的;“仁鲜矣”是平铺直叙,语气没那么肯定,是有可能还会有些仁在其中的意思。

仁和义的关系前文讲过,从仁到义是一条线顺下来的,心一定是在它该在的位置上才能谈到仁。心都在外面,根本不在该在的位置上,怎么可能有仁呢?

巧言令色的人不见得就是大奸大恶的人,但因为他心不在该在的位置上,而是以哄人高兴为目的,所以巧言令色的人是没原则没底线的,这样下去堕落成禽兽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就像一些参加选举拉选票的人,用尽解数迎合选民,完全没底线的忽悠大众,目的很简单就是先上台再说,至于手握权柄之后的事情,是不在现在考虑范畴内的,这种人是没有“仁”心的。能真正知道巧言令色不是“仁”,也就知道啥是“仁”了。

从儒家心性功夫的角度来说,修心性要清楚内外是一体的,我们所有外面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自己本心是一体的,即外面的行止语默是内心的彰显,是一个“一以贯之”的事情。在接人待物上要内外一致,让心在自己该在的位置上。修身不可外求,必须要把“仁”放在首位。心是身的主宰,心如果不正,言行自然就偏了。

注意,这部分不要理解偏了,圣人强调的重点是表里如一,不是让人说话做事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在具体的入世治世应对人情事变的时候,要懂得处事妥当,刻意标榜特立独行,说话做事生硬死板,完全不管别人感受等等,并不是什么直率真诚,而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易经泰卦彖辞说:“内阳而外阴,内渐而外顺”,即在入世治世应对具体人情事变的时候,既要坚持原则,同时也要因地制宜,也就是我们儒家常讲的素位而行。

刘长志

儒学学者、阳明心学践行者

我知道你手一滑

就关注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