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唐朝最“呆”的一位诗人,3年才想出2句诗,流传至今成了名作

2021-04-11

虽然老话说“勤能补拙”,但人们还是非常羡慕那些天才。就拿作诗来说,古代有才高八斗的曹植,能七步成诗,他的才思敏捷一直受到后人称赞。其实历史上许多诗人虽然没有曹植那样的天分,但他们对作诗这件事,相当认真,比如唐朝的一个“诗呆子”。

文学上有种现象叫“咬文嚼字”,作诗的时候,这种现象更加常见。如果我们把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换成“到”、把宋祁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换成“盛”,是不是就缺了那种天然的生动感了?

所以诗人们在写诗的时候,往往都仔细推敲了很久一句诗中用哪个字最好。说到“推敲”,就不得不提到今天的主角,被称为“诗奴”的唐朝诗人贾岛了——“推敲”这个典故的出现跟贾岛有关,这也是贾岛在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故事。

贾岛出生于公元779年,曾经出家做过僧人。在唐朝,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李贺被称为“诗鬼”,为什么贾岛偏偏被称为“诗奴”呢?其实,这正是因为贾岛写诗太刻苦认真了,他把“咬文嚼字”发挥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贾岛曾经写过一首《题李凝幽居》,讲的是他去找朋友李凝玩的事儿: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而这首诗的第2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当初把贾岛给难住了。他作诗的时候苦思冥想了好久,也不知该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这天,贾岛骑着小毛驴进长安城,还是在想这句诗,他骑在驴上一会儿做出推门的手势,一会儿又做出敲门的手势,长安城的老百姓还以为来了个神经病,笑得停不下来。

贾岛太专心,一头撞进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听贾岛说完,建议他用“敲”字,因为这首诗写的是夜景,夜晚非常安静,敲门比推门更能传达安静被打破的生动。贾岛恍然大悟,连连点头。从此,文学史上就有了“推敲”的说法。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贾岛完成这首诗以后,还写了另外一首诗,感叹自己作诗的“较真儿”。这首诗名字叫《题诗后》,其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贾岛算是唐朝最“呆”的一位诗人了,因为太较真,追求完美,他3年才想出那2句诗。

贾岛和韩愈的这一桩趣事被传为了美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流传至今也成了名作。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天分都不是唯一的成功之道,贾岛就向我们证明了,把事情做得完美,是需要一种“较真”的匠人精神的!对此你赞同吗?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