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海昏侯墓出土孔子像,难怪三千门人“追星”,西方孔子像却辣眼睛

2021-02-14

孔子在传统观念中常以身材中等略微富态的形象出现,其笑容可掬的儒者形象更是家喻户晓。不过这一形象是出自唐朝画圣吴道子所绘的《孔子行教像》,由于历史距离久远其艺术观赏性与真实性自然不能兼具。而对于这位大圣人的长相历来就是学者们争相探讨的话题,为此在不同的时代孔子像都有很大的出入,等传到西方的时候,孔子像更是颠覆东方美学的认知甚至可以说有些辣眼睛。有幸的是随着海昏侯古墓的发现,离孔子时代最近的画像得以面世,让我们对孔子的长相有了新的认识。

在对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期间,一组矩形铜板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注意,将其尘土清理后工作人员认为这块铜板应当是屏风无疑。不过随着文物保护的细致工作开展,其外形完好呈现,确定其为汉时穿衣镜无二。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细微的尘土清理后一些细小的文字“衣镜赋”得以浮现,这篇赋详细地介绍了穿衣镜的概况,并用两千余字将孔子生平加以介绍。

此镜长约70厘米,宽约46厘米,整个镜子俨如一个匣子,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镜框、镜板、镜盖。镜框与镜盖是一体式,由整木加工挖成。其中镜板是镶嵌式,可嵌于光洁的镜背上,而镜框则围于四周。镜盖则在框内,由合页将其与镜框连接,整体合盖后镜框与镜盖正好形成平面,总长约96厘米,宽约68厘米,厚约6厘米。镜匣上彩绘孔子及弟子画像并用漆书刻有《衣镜赋》用来介绍铜镜的详细情况和诸子的介绍话语,皆可与对照实物。比如在其中一句诗曰“猛兽鸷虫兮守户房,据两蜚居兮匢凶殃,傀伟奇物兮除不详”,“蜚居”便是“飞虡”,意在说明立柱上雕刻有飞禽走兽,而套在“飞虡”之上的便是镜匣的两个铜环。除此以外,还用同样的方式以诗来解释镜框彩绘图像等等。

而孔子像则在镜匣背版上彩绘而成,由于面积所限还绘有几位弟子像。一人一像,分别各居一侧,其人物生平则由墨漆书写而成。分别有孔子及子羽、颜回、子贡(卜商)、子路、子夏五位弟子,还在屏板的背面绘上了子张、曾子的画传。而孔子像则遵循以左为尊的原则居高临下位于衣镜背面的左上角,并赋有五百多字介绍孔子生平,视为孔子评传。

其中对孔子的身高描述为“七尺九”,周朝一尺大约23厘米,如此一来孔子1米8的身高对古人来说是十分高大的,其次画像中的孔子虽然身高但略显消瘦,似乎也非常符合孔子颠沛流离的际遇。而孔子父亲在记载中也有“身长十尺”之高,如此一来孔子理当不应矮小。而《史记》与《韩诗外传》也多次记录其身高,大多是“长人”而异。可见真实的孔子应当身高而瘦,虽不能与画像等同但应当有几分相似,这较唐朝的孔子像则更为真实。

不仅中国古代对孔子像颇为研究,外国人在知晓孔子大名后对其相貌也有自己的见解,不过与我们心中的孔子则有了天壤之别。反观海昏侯墓中的孔子像,其高大清瘦颇有仙风道骨之貌,加上其才高八斗德誉四海,颜值与才华并存,如此光芒万丈的璀璨明星使南子倾倒,使弟子追星也在情理之中。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