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他名气比孔子大,学生比孔子多,孔子一上位便杀了他,还曝尸三日

2021-02-09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也一直被后世之人尊为“天纵之圣”,历朝历代皆有对其的纪念和祭祀活动。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评价道:“孔子道德之祖,诸子之中最卓者也。”后世亦皆知孔子讲究的“仁义礼智信”,并以此为道德标杆来衡量人的品格。

然而据史书记载,孔子也曾“心狠手辣”、毫不犹豫地结束了一个人的生命,还令其“曝尸3日”。人们历来对此事有着巨大的争议,从而也引出了对于孔子学说的种种不同理解和观念。

这个被孔圣人无情诛杀的人名为卯,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因为官至少正,所以又被人称为“少正卯”。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的情节,并不是所有史书都有记载,但《荀子》、《孔子家语》、《史记》、《汉书》等重要正史均有描写,故而是否真有此事也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之一。

据记载,少正卯能言善辩,和孔子一样开办了私学。少正卯的课非常吸引人,甚至能将原本在孔子课堂中的学子吸引到他的课堂上听讲,时人多尊敬之,称少正卯为“闻人”,即鲁国著名人物。

然而鲁定公14年时,孔子被任命为鲁国的大司寇,并代理宰相之职,他上任后仅7天,就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把少正卯逮捕并杀死,随后曝尸。《史记·孔子世家》对这一段的记载是这样的: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於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史记》中对于少正卯的判定词是“乱政者”,也就表示孔子并不是因为“竞争对手”这种理由将少正卯除掉的,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有不得不除的罪名存在。《孔子家语》中则对此有详细的解释,说孔子细数了少正卯的五条大恶者罪状,分别为“心逆而险,行僻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最后下结论:“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

意思就是少正卯通晓世事却用心险恶,行为邪辟而不知悔改,强词夺理而善于狡辩,刻意关注社会的黑暗面而且喜欢传播违背道德的思想。孔子觉得少正卯有煽动人心之嫌疑,而且可能会造成“惑众造反”这种难以收场的严重后果,故而不得不杀之。总体来讲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并非了解私怨。

各大历史学家对此则各有看法,有人认为孔子不可能杀少正卯,因为即使他的理由再正当,也难免落得一个“嫉贤妒能”的罪名,而且孔子本身的思想就反对轻易杀人,所以诛少正卯很有可能是后人附会而成。但也有学者觉得,孔子即便杀了少正卯,对他自己的名声也不会有损害,故而不存在虚构成分。

无论如何,孔子虽是圣但也是人,他有这般顾虑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是担心学生众多、影响力巨大的少正卯扰乱社会秩序,故而诛杀之,那也是说得通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