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戏曲·宛梆|发音高亢 宛如鸟啼的稀有地方剧种

2021-01-20

宛梆,早期被称为“唧唧梆”“老梆子”“南阳梆子”等,分布于河南西南部的南阳和南阳周边地区,有因南阳古时称为“宛”,于1956年被南阳行署命名为“宛梆”,是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宛梆的历史

起源

对于宛梆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它来自豫剧的一个支脉,有“二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另也有记载说豫剧流传至南阳一带,叫做“南阳梆子”,应与豫剧是同族、同宗、同根。第二种是说它在明末清初时,由陕西东路秦腔,即同州梆子传入河南南阳后,并结合当地民间小调、乡音俚语、民间说唱演变而来。

兴盛

清道光年间至民国三十年前后,河南各县民间的春祈秋报、婚丧嫁娶、多唱宛梆,流行程度极为普遍。到处都流传着“扛起锄头上南岗,嘴里哼着梆子腔”、“桃黍(高粱)地里喊乱弹”的民谣。

那时,南阳各县的班社星罗棋布,其中影响较大的班社有南阳城关的白音堂班、十八里岗班等数百班社。它演出地域广泛,除南阳各县外,东至沙河两岸的周口、项城,西至商洛、蓝田,北到卢氏、灵宝,南达襄樊、河口。

衰落

20世纪30年代以后,宛梆日趋衰落,多数班社相继解散,艺人流散;到20世纪40年代末,存有的戏班数量减少,时演时停;到1949年,宛梆已面临绝境。

宛梆的唱腔

宛梆的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其板体分为慢板、流水板等五部分。其演唱有本腔和假腔两种,其中假腔也称为“花腔”,它是一种比本儿腔高一个“8”度的假无字行腔唱法,可表现喜、器、哀、乐。

宛梆的伴奏乐器

它的伴奏乐器包括大弦、二弦、坠胡、唢呐、枣木梆子等。主弦为秦腔早期大弦,发音高亢,宛如鸟啼,与枣木梆子搭配,风格独特。

宛梆的角色行当

它的角色行当传统上讲究“四梁”“四柱”,并以角色的主次来进行划分。其中“四梁”指大红脸、大花脸、小生、小旦;“四柱”则是指二红脸、二花脸、二旦、头三花脸。

宛梆的剧目

它的剧目分为传统剧目、移植兄弟剧种的剧目、编剧剧目。其中传统剧目有《雷振海征北》《马三保征东》《穆桂英征东》《铡西宫》《两朗山》等;移植剧目有《收姜维》《逼上梁山》等;而创编剧目,不同剧团各有不同,不同时代,题材各异。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