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这8个获评“长三角百佳公共空间”称号的地方,有何特别之处
在徐汇滨江漫步,瞥见岸边一幢全玻璃墙的现代建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默默“飘过”。不过,如果真的这样做,就会错过近日刚被获评为长三角“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之一的格楼书屋。
近日落幕的“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上,格楼书屋和黑石M+音乐街区、枫林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66梧桐院·邻里汇等徐汇8个空间,分获长三角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和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这些从600多个参赛公共空间中脱颖而出的“最美”“百佳”公共文化空间,有何特别之处?
【徐汇滨江的“温暖”小屋】
寒潮来袭上海的工作日,一楼面积约百来平方米的格楼书屋内,三五名阅读者在书桌前看书。书架上陈列的书,涵盖了时尚艺术设计、科技金融、人工智能、文学等领域。高挑的镂空书架、四处点缀的绿植和通透的玻璃墙,令这里的空间显得很宽敞,屋外的江景也一览无余。
格楼书屋内景 李宝花 摄
与外表的“高冷”风格相比,格楼书屋其实很“温暖”。作为西岸“水岸汇”的点位之一,格楼书屋兼具多项功能:除了图书阅览,路过这里的游客,可以进书屋喝杯热水、孵孵空调;手机充电、存放背包和行李、租借轮椅、咨询当季展览讯息或买票,都可以在这里完成。熟悉格楼书屋的一些西岸区域的保安及保洁人员,偶尔还会捧着盒饭进来,用这里的微波炉加加热。
一些家住附近的居民,也是这里的常客。“有位妈妈傍晚放学后会让孩子来书屋待着做作业,一是书屋比较安静,二是孩子待在这里,家长比较放心。” 格楼书屋运营方相关人士介绍说。现在,格楼书屋日常都有工作人员常驻,满足市民游客需求的同时,也对书屋空间进行日常维护,将来还考虑举办更多的讲座、沙龙等互动性的活动。
水岸汇站点功能,格楼书屋也是站点之一 李宝花 摄
规模相对袖珍、兼具颜值和公共服务功能,是此次徐汇获奖的8个公共空间的共同特征。对整个上海城市而言,大到旧工业园区改造、市级博物馆、图书馆,小到一片绿地、一个街角,公共空间都和人居住的适宜性紧密相连。
【微更新空间更强调服务性】
对发展程度较高的徐汇区来说,留白的空间有限,原有空间的升级改造成为当下正在进行的课题。
比如,格楼书屋和旁边的云建筑,都属于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空间。而这两座建筑的前身,是之前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上艺术家留下的作品。根据当时的约定,这些作品不可被用于商业用途。如今,相关部门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让这些充满艺术感的空间为到访西岸的市民游客提供服务,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云建筑”内可以量血压,可以上网 李宝花 摄
此次获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的黑石M+音乐街区,则以96岁的黑石公寓为依托,集纳了办公、酒店、餐饮、零售、文化休闲等多种业态,聚焦徐汇区着力打造的汾阳路音乐街区以及“百年音乐”计划,旨在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音乐主题街区。
黑石公寓
在黑石M+音乐街区,Art Deco风格的新晋精品酒店、独特的和菓子体验店、开业即爆火的神秘酒吧、没有菜单的人气意大利餐作坊、文艺书店、创意法餐、网红咖啡厅,以及独具艺术氛围的展览空间、露台画室,都成为当下年轻人追逐的“网红”打卡点。无论是装修风格还是整体定位,都透露出上海的复古文艺气息,公寓历经百年的历史也在此展开时空交错。在这里,游客可以驻足看一场小型演奏会,尽情体验音乐家的24小时;
黑石M+音乐街区内书店的“网红”走廊
由三栋建筑组成的获奖空间之一的云锦路活动之家,位于由百年历史的龙华机场被改造成的跑道公园内,建筑内入驻了6家机构和店铺,包括群岛书店、那行文化、一岸学院、法南之家餐厅、Coffee Call咖啡店,以11号线云锦路站为核心辐射西岸艺术创意和办公社区。群岛书店、那行文化等文化单位的入驻,使建筑不仅仅是空间意义上的“聚落”,更是精神意义上的“聚落”。这些空间的华丽转身,无一不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也令更多市民游客受惠于这些城市更新项目。
云锦路活动之家
在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主办方看来,在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持续增长、公共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当下,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更应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的尺度,在注重空间设计的同时,也关注公共文化空间内容的配备、运营方式的创新,以及社区群众的参与。大赛评委主席蒯大申教授说:“大赛的举办,反映了全国公共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即人们不但关心公共文化场所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而且日益关注空间的设计感和美学品位。大赛不但顺应这个趋势,而且一定会有力推动这个趋势向前发展。”
附:徐汇区8个获奖公共空间名单
黑石M+音乐街区、枫林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格楼书屋、66梧桐院·邻里汇、衡复艺术中心、衡复风貌馆、云锦路活动之家、上海谷歌创客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