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聂国强:春秋战国书法分期与特征

2021-01-04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至洛阳,东周开始。这段时期诸侯争霸,历史上称之为春秋战国。列国各自为政,文字形体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书法风格也各具特色,其中以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五大系最为典型。

齐系书法

齐国的主要疆域在山东,在书法上对鲁、邾、倪等周边小国都有影响。春秋早期的齐系书法,如《齐萦姬盘铭》,承接了西周晚期细劲空灵的金文风格。春秋晚期,如《洹子孟姜壶》,开始趋向潦草率真一路。到战国早期书风开始转变,如《陈纯釜》《陈曼簠》,由过去的方正转向修长,笔法上横平竖直,并常有装饰性的点缀出现。

【战国】陈曼簠 (局部)

燕系书法

燕国长期居于北方,此系文字呈现出自身的风格特色。春秋晚期燕国铜器如《杕氏壶》,其铭文结体疏密有致,用笔圆润,字体率真。到战国早期有《郾侯载戟》,结体方正,谨严朴实。燕国兵器铭文也很有特点,以凿刻方式完成,线条挺健,时有三角结构,营造出稳定的内部空间。

【战国】郾侯载戟 (局部)

晋系书法

晋国位居中原腹地,战国时分裂为赵、魏、韩三国,三国在文化上影响周边的郑、卫、中山等国。春秋早中期,如《晋姜鼎》《栾书缶》等继承西周的书风。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晋系书风开始转变,逐渐摆脱西周的影响,如《侯马盟书》,点画提按强烈,结体自由活泼。战国中晚期晋系书法的代表是“中山三器”(《中山王鼎》《中山王方壶》和《中山王圆壶》),铭文笔画纤细,字体修长,装饰意味浓厚。

楚系书法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大国,文化上对南方诸国都有影响。春秋早期的《楚公家钟》已经显示出创新性,结体肆意,章法错落。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书风继续变化,如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王子午鼎》等体态修长、婉转屈曲,甚至以鸟虫二体同铭,后人称之为“鸟虫篆”。到战国中期,出现了大量的简牍墨迹,如《包山楚简》《郭店楚简》等,书风正欹多变、秀逸洒脱。

【战国】曾侯乙编钟 (局部)

秦系书法

因僻居西土,与各国长期隔离,秦国很好地传承了西周的书风特点。春秋早期《秦公钟》《秦公镈》风格上与《虢季子白盘》十分相似。春秋中期到战国初期的书风继续向着工整发展,如《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磬刻石》等均呈现结字端庄匀称的特点。到战国晚期,书写相对率真,传承了《秦公簋》的书风。总的来讲,秦系书法不同于其他各国的书风,形成相对独立的一系。

【战国】石鼓文 (局部)

(作者系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专业教师)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