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和诗哪个更远?浅谈新晋诺奖得主露易丝·格里克诗集
说到诺贝尔文学奖,大象总感觉差那么点意思,特别是近些年的获奖得主都基本都以“怪文学”为主,然后得奖者的很多共同点都可以被归纳出一定的规律,比如异国客居作者,跨民族文化者,异见者,揭短者。而畅销作者更是难得一见,哪怕是像莫言那样的中国作家,在诺奖之前和之后对于其著作的销量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提高,更可怕的是诺奖作家中的“经典”真的少,几乎每一年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大象都觉得就是看个寂寞。
每年文学奖总有呼唤村上春树应该怎么都要给一个了,但是在大象看来,村上基本可以说和诺奖是无缘的,跟那帮评选的人的口味实在有点距离。2020年的新晋得主露易丝·格里克一样让人“惊喜”,虽然在美国可以说是已经功名等身,但是知名度还是不高,在国内更加是没几个人知道,哪怕是在文学圈里。
虽然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诗和远方”成了一个热门词,可是我们更多的人诗压根找不到“远方”,更不要说“诗”了,哪怕有着像《诗歌大会》那样的热门节目,诗都只是被功利化的道具,诗歌确实是文学类别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门类。
很长一段时间里,诗是中国文学里最重要的内容,“四书五经”里“五经”就是《诗经》排在第一位,孔子也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的重要性。在新诗出现之前,中国诗歌重韵律让诗朗朗上口,就算不懂也容易背出来;而新诗则更重意境,让人看不懂而且更是难以背下来,而外文诗歌翻译过来更是晦涩,再优秀的译者也难以完整表达出所有的东西,其用典更是需要大量的注释才能更好地理解。
所以对于露易丝·格里克的诗,我相信无论是译者,还是出版社,诺奖对于他们来说都只是一件“锦上添花”的小事,或者用范仲淹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概括心情就是最好的诠释。
大象必须承认,在路易丝·格里克得奖之前,大象是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的。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1943- )美国桂冠诗人,生于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从1968年第一本诗集出版,50年间已经有11本诗集。1993年凭借诗集《野鸢尾》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她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爱、死亡、生命、毁灭。2020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诗人路易斯·格丽克(Louise Gluck),以表彰她在文学上的成就。颁奖词是:“她用无可辩驳的诗意嗓音,以朴实的美感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露易丝·格里克的诗,让人震惊于她的疼痛。十六岁时,她曾因厌食症不得不辍学,接受心理分析师的帮助,后来说:“心理分析教会我思考。教会我用我的思想倾向去反对我的想法中清晰表达出来的部分,教我使用怀疑去检查我自己的话,发现躲避和删除。它给我一项智力任务,能够将瘫痪——这是自我怀疑的极端形式——转化为洞察力。”
简单地看,露易丝·格丽克完美符合诺奖评选委员会那帮人的口味!所以得奖是时间问题!
对于英语世界的诗人,大象最有印象的还是泰戈尔和惠特曼,《飞鸟集》和《草叶集》中英对照本一直都是大象的案头常翻之书;都后面的诗基本很少涉及,露易丝·格丽克的中译本目前是由世纪文景出版,柳向阳翻译的版本,大象之前也去参加一场活动,感谢柳向阳老师的讲座和签名。
文景出版的两本诗集《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处的需要》题名都是源自格里克的诗。
书中关于露易丝·格里克的介绍还是获得诺奖之前的。
在这里,恕大象没办法很好的跟大家分享如果品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自己实在没有那样的水平,只能挑几首大象比较有感觉的随便聊一下。
格里克的诗中最频繁出现的是希腊神话,在11月20日的讲座里,青年诗人杜绿绿提出自己的见解,读格里克的诗,用心读即可,哪怕不懂希腊神话。以大象愚见,并不认同她的看法。在大象看来,诗的意境重要性远在文字之上,希腊神话于西方人就如同成语故事或者《西游记》之于我们,有些用典之处,我们必须去了解才能更好理解诗人表达的意思。比如上图截取的《俄耳甫斯》,就这样读下来我们并不知道俄耳甫斯对爱侣欧律狄刻的情深,还有两人之间的苦难,为什么要提到法语和歌声,因为俄耳甫斯是希腊神话中的音乐、乐器之神——竖琴一般是辨别艺术作品中的他的最好方式。
除了大量的希腊神话穿插,格里克的诗歌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里面包含着太多的伤感,或者是跟个人经历和心理状态有关,读下来难免心情沉重。
《跳舞》《丰收》这样的标题大象以为会是多少带有愉悦的诗歌了,可是最后还是“曲尽人散”那样的悲哀,说实在话,对于大象这种乐观的人来说,这种过于伤悲的诗集读起来还是相当吃力,那种无助感油然而生。所谓人生苦短,这种苦可能自己无法表达,只能通过诗人来表达。
最后来说说文景这个“沉默的经典”系列,如果说现在的出版市场都处在一种浮躁中,文景这个系列可谓是一个“沉默的耕耘”,这种小众的文学作品实在是一种作为出版人的良心。
“诗和远方”,可能我们无法去远方,但是离诗歌很近!我们可能不懂诗,但是却可以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