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著名作家潘洗尘评析徐向峰诗集《速与猎》

2020-11-22

当我拿到《速与猎》时,看了几首发现作品中出现的草原、沙漠、海洋,还有如塞伦盖蒂、白令海峡、休斯敦、墨西哥、塞米恩等诸多的地理名称,和许多熟悉又陌生的动物名字如白颊黑雁、花栗鼠、帝王蝶、角马、甲虫等等,我在大脑里努力寻找它们,去对应它们的繁殖与栖息地,用意识分辨它们到底是什么鸟,是什么动物,在什么地域生存。在一幅幅迁徙的图中,我颇为熟悉的一幅是《雁与雪》中:

积雪向河流隐身时

三月的青海湖敞开温馨的怀抱

油菜花引领铺就金黄人间

这时,青海花儿(民歌)

弥漫了迷人的措温布

不熟悉且需要百度的一幅,如《白颊黑雁》中立志壮阔画面:

在蓝色广袤的波涛之上

白颊黑雁――

没有你的飞越

大西洋,仍是一万年虚空

在《速与猎》的系列作品中,充满了他对自然界中生命的观察和思考,如《白颊黑雁》、《胡兀鹫》都是他对自然界中感悟哲理的诗思凝结。用呈现每一个生命状态来表达生态理念的同时,都给我们如《白颊黑雁》的生活启示,你给自己孩子是一个温暖的巢穴,还是一双穿越大西洋的翅膀。在《速与猎》、《强与弱》中几乎每一个生命都隐喻了一个启示。

徐向峰在表达、赞美、诠释生命时一个主要元素是速度。在物理学中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在《速与猎》中,表达速度的句子和词很多,如蜣螂滚粪球的“瞬间清零”,一个我们熟知却又被常常忽视的一个哲理性的问题,不掌握方向的努力或没有准确目标的埋头苦干往往是徒劳。这时侯,你发现蜣螂只是他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后挖掘的一个意象,这个意象隐喻了很多生命。这就是诗歌语言的智慧之光,没有伪命题的牵强书写,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精彩的部分,并提炼成哲理的诗意。让思想、情感与大自然溶合,去寻找诗的星光,没有一丁点虚无缥缈的空洞感,使阅读兴趣浓厚。如猎豹伏击的“一剑封喉”是强者的速度;跳羚摆脱猎杀时的“在落地时转身”是物理转换后的速度,还有“来不及预警”是造物主赋予的速度;“剑走偏锋”是高手的速度;“你来不及转睛”是大师的速度;“转瞬之间”是变幻与消亡的速度等等。用速度这个极富挑战的词来塑造物象,再用一个个物象来呈现大自然的状态。让我们去认识自然界生命竟争的残酷,大自然中每一个生命都逃脱不了为生存而拼搏的命运。立足于真实的构思使主题和意象变得更加鲜明、生动,也是诗人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和日积月累的结果。他为了阐述生物多样性这一理念,雷同的写法《强与弱》、《雁与雪》等很容易给人留下千篇一律的感觉,还因涉猎的地域,生命范筹过大,有脱落真实的感觉。这些感觉来自我们平常读惯了司空见惯的诗作,一下子读徐向峰的作品,我们的确有些不太习惯。但当你放下文本,脑子里总会留下他呈现的许多千姿百态,精彩、可爱的生命形象,又让你去读第二、第三遍。这种一改传统的写作,偏重创新的坚定信念是值得推崇的。

一个诗人必须经过十几到二十年的阅读和写作的锤炼,来贮备、积累才华,用才华成就你的作品,这个过程天才也不例外。没有才学,没有生活经验,没有对生命的体验,和真切情感的投入所具有的潜质,你何以“文以载道”,“诗言志”的社会道义和担当。当下诗坛70后仍然是最显豁、最有活力的部分,如徐向峰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以恒久的热情热爱文学,投身诗歌创作的自我信义承诺,追求写作理念品质化,锤炼专业化。以身体力行纠正诗坛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行内人向《诗刊》、《星星诗刊》等的大诗人,经典看齐;另一方面是庸诗、泡沫诗充溢网络,一些根本不懂诗的朗诵者让庸诗泛滥幽灵化,严重恶化了诗歌环境。难怪不少人焦虑“诗性的流失,干涸”。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两千年的传统、经典、技艺的沉淀像座座大山,攀登有时需要花费毕生的精力。而历久传唱的经典仍然是家国情怀,边塞诗,直抵心灵真实情感的作品。徐向峰试图让他笔下的所有生命都能为我们的朋友,他用亲情般的情感去亲近它们的原因,是让我们去爱护它们,尊重它们。

《速与猎》系列作品常让人感到“跳跃”太大且频繁使用,读时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来。诗歌的跳跃有两种章法,一种是在一个环境里时间镜头的切换,叫“外跳跃”,另一种是表面上看不出任何联系,却有内在的脉络,叫“内跳跃”。徐向峰的“跳跃”手法是由生命连接的,在《速与猎》的系列作品中除《花栗鼠》外,都属“内跳跃”。这种重叠使用“内跳跃”的手法是为了让我们更多更好去理解生命,是为表达生物多样性服务的。所有的创新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存在,对诗歌而言,你对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尊重代替不了对艺术的尊重。

诗歌作为语言艺术,锤炼语言是每个诗人的必修课。要表达诗人的独到见解和对生存、生命的启示,让他的声音在孤独中积聚力量与万物联系在一起,接受诗神的赠予。让读者接受这种现实,却常常苦于无法发声。徐向峰跋涉万水千山,勘察日趋恶化的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界的这种“它们,在灭绝的边缘疲于奔命”和“乡野落草的土铳”,以及“弹弓的设计以登峰造极,成为尘世的另一杀器”,导致了“让世界流年进入悲剧的倒计时”的紧迫关系。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表达速度,是为了呈现生命的精彩和说明自然界生命消亡之快,诗人的良苦用心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诗歌从心灵发出声音,就是衡量一首诗的价值和尺度。当诗歌以独树一帜进入生存的现实,被阅读、理解和接受,是一个艰难的相遇过程。诗歌与万物、生命、生态现状发生关系,如“拯救百万田园卫士,即恪守职责又功德无量”这种关怀的祈祷。让我们在善意的关怀中前行,去认识大自然,从而回报自然赐于我们的恩泽。也就是说诗人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对语言负责,你的作品必须与生命发生关系或者对人类及万物负有责任。

徐向峰在呈现各个生物链的同时,表达的是生命的珍贵和精彩,让我们由欣赏再到爱,从而珍视大自然中每一个生命,去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这也是诗人想要的结果。“生命诚可贵”是因为生命唯一无法把握的是什么时候存在,什么时候不存在,每一个生命都以它具有的价值存在,这就是我们尊重生命的唯一理由。在《速与猎》的结尾诗人把生命意象成一场盛宴:

万物在时间的沙漏

与大自然进行豪华的赌博

生命,的确是一场盛宴

赶赴或者离席,在转瞬之间

当你把地震、战争、疫情等天灾人祸联系起来,当你把捕杀、猎杀联系起来,当你把现实生活中太多的血淋淋的镜头联系起来,就不难理解他把生命意象成一场盛宴。

如果我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是无休止地索取,那么,自然惩罚的结果正《雁与雪》中“像维纳斯蝇草,倒转乾坤”。他还引用托马斯 特兰斯特罗默《序曲》中的“醒悟是梦中往外跳伞/摆脱令人窒息的旋涡”这个经典的句子,来阐述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和现状,或者说他借用一道电光来穿透我们的思维。我们对大自然一直缺乏理性的认识,或者说理性的认识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甚至,我们忽视了它以什么方式和状态存在,对人类的生存和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曾经无知地喊过征服自然的口号,我们粗暴地对待大自然,我们对自然环境太多的干预,人类最终发现,每一次掠夺都聚集了破坏的能量。我们劳而无功地做着破坏与重建的双重努力,我们祖先曾维护和书写的动植物名字,只能《诗经》里去寻找了。如何对待大自然,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完成了对我们的启蒙教育。

徐向峰的生态写作,涉猎空间宏大广阔。他呈现了一幅幅壮阔的迁徙图,如“春风引领亚北极草原”;“向加拿大北部岛屿顶礼”等等,在一首诗中写了很多生命,在众多的诗歌刊物上,我们从未读过这样的作品,大量书写野生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几乎没有见过。在这里我还是引用一段专家的评审语:“显然这种创新是十分有效的,为我们提供了可读性的样本。我们的生命都曾被呈现,但是还应该向更深处去挖掘,向更广阔的生命领域去触碰。人类需要这种全球化视野,需要这种胸怀宽广的写作意识,更需要这种着眼全球化的思维模式”,来说明每一个诗歌写作者面对的三个问题,即写什么?怎样写?写给谁?

当他把箭毒蛙定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让我们无法忘记的原因,必然是生命的珍贵和母爱的伟大。事件从“干旱”引发了热带雨林的一场危机开始,上演了一个母亲,箭毒蛙如何抢救六个婴儿的史诗般的传奇。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干旱发酵”的原因,也是诗人要阐述的核心主题。用“被列入世保会濒危红色名单”来警示,生物基因库受到毁灭性的灾难。

叙事长诗《花栗鼠》阐述了花栗鼠在面对敌人、环境、天灾人祸时,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敢和抗争精神。与其说写一只小动物,不如说是在写人类自己,是在警示人类与大自然日趋紧迫的关系。他准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生活经验,让他设定的场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如:

大尾巴的每一次摆动

会被盘旋上空的杀手锁定

她时刻预警,近两米远的弹跳

但山地鹰每一次俯冲

都让她命悬一线

……

没有翅膀,空中就没有路

当猎杀从两头扣动板机时

她向悬崖纵身一跃

像子弹离开枪口

用“子弹”这个意象为了说明速度之快,准确到位,在这首诗中,他为她设计了精神家园,如:

暂避风雨的第二个家刚安顿下来

一声嘹亮的哨声之后

她跳跃着,欢奔着

她爱路线图中的一草一本

她爱听云雀的歌声

她爱油栗香甜的味道

她爱这绿荫浓郁的林间

她学大猩猩在细藤上荡了一个秋千

“暂避风雨”说明家园的脆弱,也是诗人对弱小生命的怜悯和博爱情怀。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常发生的地震、洪灾、飓风等,迫使你去理解家园的脆弱和向往精神家园的意义。如果大多数文学创作者,都能以人类命运为出发点,努力创新为写作方向,放宽视野,去大自然中探寻诗意。我想读者期待的,有价值的作品会不断涌现的。《速与猎》让我们认识、欣赏生命的精彩和意义,如何建立与自然的相处之道。造物主的神奇之手创造了万物,生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你善待它,它就回报你。我们应该回到珍视大自然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的相处之道上来。

第二卷,他的生态意识又进一步体现出来,如“西出阳关,苍凉涌驻情怀”;“就在昨天,沙尘暴吞噬了你的壮美”,这是一个林业工作者职业养成的生态意识。文本本身就涵盖和囊括了一个人的全部欲求和精神境界,以及灵魂,修养和内心世界。回到技术层面,我想起我的画家朋友岳敏君,他的画表现了不同的自我形象,有的没有眼睛,有的被捂住了嘴巴,有的是把极致地“笑”和“痛”叠加在一起。也就是说用微观的“自我形象”,同样可以表达宏大的精神世界。当然,一幅画远远比不上一首好的诗作对文化和理念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好在他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用《白颊黑雁》和《箭毒蛙》等来弥补。好在从《黄鹤楼》、《2018世界杯》看出他不仅在语言凝炼方面,还试图在风格、韵律、结构与抒情方式上进行拓展。

徐向峰是一个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写作者。当今时代单边主义在破坏全球化格局和人类生态。“全球化”、“生态文明”、“尊重生命"在催促和教导诗人、作家去写什么,以什么内容命题,让文学作品蕴含“世界性”的眼光和价值,也就是中国智慧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徐向峰把这一理念用《强与弱》、《雁与雪》、《苦海无岸》、《今夜,巴黎不是一个梦》进行诠释。

诗需要这种直面人类生存状态的声音,人类更需要这种富于生存启示和命题力量的直抵心灵的声音。令人兴奋的是我在遥远的云南听到了,远在环江岸上一个人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在这个充满权力、战火、科技图腾、商品网络化、自然生态严重失衡及各种疫情肆虐的世界上,是诗,使人类的良知通过语言获得了弥足珍贵的深刻、澄明、自由、安慰和超越的表达。揭示人类生存,自然生态,尊重生命的主题,被诗人纯正的灵魂,高境界和丰盈的才智所照亮。

写评是一件很难的事,就像对一件已完成的艺术品进行拆解。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公众,帮助公众理解。一不小心伤害了文本,偏离主题又误导了读者。我接受写评不只是近年来国家紧缩书号、严控导向、狠抓质量、力求精品的情况下,《速与猎》在中国文联出版的原因。也为了让那些分行非诗的作品有理由逃离读者的视线,让那些缺乏创新和没有写作理念,在虚无主义圈子里久久不能突破的人予以借鉴。让读者去亲睐像《速与猎》这样的文本成为时代血肉之躯上的活体组织的生态写作,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生命,大自然及新时代主题的作品。

作者简介:徐向峰,1972年5月生,甘肃庆阳环县人,供职于县自然资源局,作品散见于国内诗歌刊物。于2020年2月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速与猎》。

【版权声明】本文由腾讯新闻财经专稿独家发布,未经腾讯公司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