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乖乖!这才是大溧阳的宝贝!

2020-05-19

溧阳市融媒体中心官方微信

读懂一座城

从博物馆开始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

小栗带你云游溧阳博物馆

给大家介绍几件宝贝

听背后精彩的故事

体味华夏如“满天星斗”的璀璨文明

春秋金瓜子

春秋金瓜子是国家三级文物,长0.9厘米,宽0.6厘米,高0.3厘米,重1.7克。它是1975年冬天疏浚、开挖溧阳中河时,由旧县农民在水利工地捡到上交。这件珍贵文物的背后,是在溧阳家喻户晓的史贞女的故事。

民间流传,从南渡到旧县一带,屡次有人拾得金瓜子。1992年《溧阳县志》记载:“1925年,庆丰圩木杓兜一农民锄桑地得金瓜子一粒,据传这是伍子胥酬报史贞女的投金。”溧阳市博物馆的这粒金瓜子是旧县出土的,目前仅知金瓜子形状的出土文物,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折射了溧阳先民舍生取义、信义长存的古风,为溧阳历史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代琉璃四神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称“四神”或“四灵”。

白虎

青龙

玄武

古代文物中,有不少是关于“四神”题材的,这其中1978年2月在溧阳竹箦镇中梅村的两座宋代砖室墓中所出土的琉璃四神,堪称是四神题材文物中的精品。这两座砖室墓,根据其中一座墓的墓志铭得知,墓主名叫李彬,卒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另一座为其妻潘氏墓,所以二墓又称为李彬夫妇墓。墓主人李彬生前是当时一“赀积巨万”的富豪,墓中出土了包括建筑模型及四神神兽、人俑神像等在内的诸多琉璃器,大部分现藏于镇江博物馆。其中一组包括青龙、白虎、玄武在内的琉璃四神(缺朱雀)由溧阳市博物馆收藏。

战国铜工具

1992年8月溧阳市南渡镇收购站征集了一件战国铜工具,现为二级文物,收藏于溧阳市博物馆。现将战国铜工具特征简述如下:通长15.6厘米,通宽7.4厘米,通高0.9厘米,有锯齿,完整,对研究吴越文化的生产工具有一定价值。这件铜工具的发现,说明春秋战国时代溧阳地区的农业种植很兴盛。

春秋战国时期,溧阳水利建设发展迅速,这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据说春秋末期,伍子胥在溧阳开凿了最早的人工运河——胥河。战国铜工具的出土,反映了溧阳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新进步。

新石器时代带柄石锛

带柄石锛,1978年5月出土于溧阳古沙河故道中,系国家一级文物。器物通长32厘米,宽18.5厘米,高6.2厘米,由石锛与木柄两部分组成。石锛为有段石锛,正面呈长方形,背面上部有段,通体磨制光滑,棱角齐整,刃口有使用的崩裂痕迹。

2007年在浙江余杭南湖的良渚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带柄石锛。包括苏南浙北在内整个良渚文化区域都有相同结构的带柄石锛(斧)出土,这为这类石器的按柄方式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实物证据,榫卯结构的石锛(斧)安柄方法在当时确实广泛存在的。带柄石锛的出土为研究原始社会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对探讨原始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三国偏将军铜印

这枚偏将军铜印现藏溧阳市博物馆,系国家二级文物。于1971年3月在溧阳上兴上城村子午墩生产队出土采集,该地区当时还出土有三国时期的青瓷狗圈、香薰等器物,故由此推断铜印应亦属三国时期。

关于“偏将军印章”这类文物,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屡有发现,其造型大都为龟钮但材质不一。诸多偏将军印出土,应该与当时战事频繁,军中多设副将,作战主持军务的大将军可“自置偏裨”(《后汉书·耿弇传》)有关。

西晋越窑青瓷人形灯台

这件馆藏西晋时期越窑青瓷人形灯台系当时的油灯,灯台通高16.8cm,口径8.5cm,由灯盏、灯柱、灯盘三部分构成。灯盏为碗形,外沿饰有两道弦纹。灯柱为一跽坐人俑,人俑头顶灯盏面带笑意,鬓角留有络腮胡,头带网纹卷沿帽,脑后有两条丝带垂系,人俑身着带有圆圈及长条纹的长袍,双手置于胸前,持一长方形带手柄器物,系魏晋时期常用的物品便面,即扇子。从人俑的整体风貌来看,疑似为当时胡人造型。灯盘为盆形,宽沿有破损,盆底有三个兽蹄形足。灯台器物玻璃质感强烈,釉色莹润,青中泛黄。

这件越窑青瓷灯台造型颇具创意,人物具有强烈写实意味,体现了魏晋六朝时期士族阶级的生活情趣。

明代瑞兽玉佩

这是一件江苏溧阳市博物馆馆藏明代瑞兽玉佩,瑞兽高3.5cm、长3.7cm,和田白玉质地,瑞兽昂首挺胸眉目突出,大口微张,头顶有双角,颌下生须贴颈,四肢矫健,后肢股部上有双钩深刻出的火焰状纹,前爪间有小孔用以穿系佩带。玉工通过简洁的线条即勾勒出瑞兽的大致轮廓。在古代玉器收藏术语中有“粗大明”一词,指的是明代玉器造型线条干净利落,不拘小节,与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玉器相比显得简单粗犷。这件玉瑞兽简略的造型也正反应出“粗大明”这一时代特征。

这件馆藏的瑞兽佩,玉质上佳且造型饱满,气韵灵动,可谓是明代传世玉器中的一件不错的小佳器。

清初马世俊书法扇面

马世俊(1617-1666),字章民,一字甸臣,别号匡菴,江苏溧阳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一甲一名进士(即状元)。马世俊在廷试对顺治皇帝侃侃直陈时提出“王者天下为家,不宜示同异,必尽捐满汉之名,俾精白一心以成至治”。清初满汉民族矛盾尚十分尖锐,马世俊能向清廷提出这番言论,因而为当世人所称赞。康熙三年(1664)由修撰升侍读,充任会试同考官,康熙五年(1666)卒于北京。马世俊生平博学经史,且工诗词尤善书画、赏鉴,时人称其有“二右”之名,即谓其书法如右军王羲之,绘画如右丞王维。堪称是清初一大家。

溧阳博物馆收藏的这一件马世俊的书法作品,是为一幅泥金扇面,内容系其临写《古香斋帖》部分内容。

千百年来

溧阳一直是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梦

在博物馆中

藏着许多宝贝

宝贝背后又有着许多精彩的故事

小栗也是个外行

无法完美讲述里面无与伦比的风采

溧阳博物馆真的很棒

真心建议大家去博物馆看看

逛完你一定会更加爱溧阳的

文物介绍来源|学习强国

小栗|栗小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