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思乡唐诗:岁月静好,回味那个魂牵梦萦的故乡
余光中说:世上本没有故乡,只因有了他乡;世上本没有思念,只因生了离别。
一
写今天这篇文章,是因为翻到了崔颢的这首《长干行》,与其说是一首小诗,更像一场微电影,寥寥几笔,便跃然纸上,却又感慨万千,意味深长。
长干行
唐.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在茫茫江水上行船 , 不免有孤寂之感 , 忽然听到熟悉的声音 ,便满心欢喜,停下船来,
公子,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你的家在哪里呢?
听您熟悉的声音,咱们或许是老乡。
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
她是这样的喜出望外,让人心疼。
颇有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惊喜又无奈后的一笑而过,
也有些“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里的琵琶女孤独无依的影子。
让人感慨万千。
二
有人说,人生有三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
金榜题名的高考已过,洞房花烛夜的那个人可遇不可求,最后唯有他乡遇故知,来的更容易些。
一个人在他乡漂泊,更让人感同身受。
若不是身上背着重担,若不是有渴望的远方,谁愿意背井离乡,独自流浪?
三
有人说:自从上了大学,故乡便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而工作后,故乡便只有短暂的冬。
大学在北方,熟悉的生活,没有太多故乡特有的情怀。
后来的工作在南方,面对不太熟悉的口音,不太习惯的饮食,你便会突然渴望此时有一个熟悉的声音。
因为故乡的声音会让你瞬间有了些许希望。
后来习惯了在他乡的生活,但也习惯了听到熟悉的声音问别人来自哪里,高铁上,公交上,出租上,然后聊上一聊各自的打拼生活,调侃下现状,发两句牢骚,然后继续前行。
生活不就这样么?
四
再后来上升到不敢再读乡愁相关的诗词,
每年春节,踏上回家的归程,望着窗外的越来越熟悉的景色,便是说不出的心情,那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便会浮现出来。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越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就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
这么久没回来,故乡或许有很大改变吧,
当你踏进故乡,看到那熟悉的场景却陷入沉思,碰到那多年不见的人却三两寒暄,
一种回味与现实的碰撞,一种理想与现实的交织,
让一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成了更多现代年轻人的标配。
五
也颇有些贺知章《回乡偶书》的味道。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山河依旧,人事消磨,美好的青春难以永驻,转眼的岁月让童颜黑发转眼衰颓,
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叶落归根,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小孩子们却不认识我,问我从哪里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只是儿童的淡淡的一问,却成了诗人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看似明白如话,朴实无华,看似十分平静,却已蕴含着深长的苍凉感、不尽的沧桑感慨。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六
这让我想起,每次过年回家时,总是有小朋友来我家玩,我拿出特意买回来的糖果,听妈妈一个个介绍,这是我小学同学家的谁,这是谁家的谁?
小孩子拿着糖果,不太清地说着“谢谢叔叔”,
我笑笑,没有说话。
生活或许就是这样,选择了远方便远离了故乡,留在了故乡,便放弃了远方,似乎二者不可兼得。
史铁生说:“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辽阔的土地,而是一种无比辽阔的心情,不受空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你的故乡。”
或许,现在就回到了故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