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华国宝:颜真卿《祭侄文稿》泣血力作 (腾讯新闻)

2020-02-29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带给人们无穷的苦难,颜真卿家族也在所难免。为了纪念惨死的侄子,颜真卿奋笔疾书,把满腔的悲愤融于方寸之纸,成就了书法史上的千古佳作——《祭侄文稿》。这是一篇任何人也无法复制的作品,包括颜真卿自己。

颜真卿这个硬颈之士留下的《祭侄文稿》,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侄子颜季明的硬颈精神与其神似,勇敢迎战叛乱者。为侄写下的吊文,是颜真卿目前仅存于世的真迹,因此当然是台北故宫的至宝。

《祭侄文稿》,亦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约50岁时所书的《祭侄文稿》与晋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书于公元353年约50岁时)、宋代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书于公元1082年约45岁时)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法帖。

《祭侄文稿》翻译成白话,意思如下:“父亲死了,儿子也死了,好像鸟巢从树上被打落,鸟蛋也都摔破。老天对于这场灾祸难道毫无悔恨?是谁造成这场灾难?想到你遭到这样的残害,就是用一百条命也赎不回你的肉身。呜呼哀哉。”

要求“天”反省,似乎等同于要皇帝反省,换言之,如同批判了皇帝。颜真卿写下此文时,大概对于之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已有觉悟。颜真卿在《祭侄文稿》写到“国之将倾”,此时正是公元758年,安禄山自称皇帝,唐代正走向倾覆,在一百五十年后灭亡。可惜的是,天,并没有反省。

生活在盛唐的颜真卿,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也就没有这篇《祭侄文稿》。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带给人们无穷的苦难,颜真卿家族也在所难免。为了纪念惨死的侄子,颜真卿奋笔疾书,把满腔的悲愤融于方寸之纸,成就了书法史上的千古佳作《祭侄文稿》。

颜真卿画像

我们面对这幅情感真挚、凝结着深仇大恨的泣血之作,仿佛看到的不是在写字,而是在述说心中的悲痛,不是在创作,而是在深情地自言自语倾诉,话说完了,作品也写完了,一篇任何人、包括颜真卿自己也永远不可复制的杰作就这样产生出来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