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赵明诚到莱州上任,为何李清照没有同去,还写了一首很哀怨的词?

2021-10-04

作为宋代词坛上婉约派的杰出代表,李清照的词作善于抒情,除了擅长铺叙、白描等手法的运用外,李清照还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艺术表现力将细节描写、写景、曲笔等手法,天衣无缝地揉进了其词作,使其抒情笔法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也为她赢得了“词家一大宗”的美誉。

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当时一位很有名气的学者型官员,深受苏轼赏识,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李清照天资聪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的文学修养有一部分就来自于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青少年时期的李清照对词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她通晓音律,由此能填成一阕阕词律精工、声韵谐美的歌词。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李清照情窦初开的年华里,他遇到了才子赵明诚,两人有相遇到相知,有相知到相爱。在李清照十八岁那年,他与赵明诚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人志同道合,情笃爱深,常常诗词唱和。

后来他们移居青州,在这里他们更是朝夕相伴,举案齐眉,闲暇时间两人猜书斗茶,共同鉴赏金石书画,在青州归来堂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可是,再美好的情感也会归于平淡,青州生活后期,赵明诚接到朝廷的任命,重返仕途。次年,赵明诚便前往莱州任太守,留下李清照一人独守青州。赵明诚出外任职之际,为何李清照不追随着张明成的足迹,一同前往莱州呢?

其实这其中还有一段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无法接受的事情,但在李清照生活的时代却是很正常的事情。原来,赵明诚在与李清照的爱情归于平淡后,他又另觅新欢,给自己纳妾。这对一向自视甚高的李清照来说,是让她感到很尴尬的

赵明诚此时已有外室,二人在感情上已不像新婚时那样美好。面对即将赴任的丈夫,李清照悲苦难言,欲说还休,离恨别愁难以尽诉,只好把沉痛的哀伤与绝望的挽留付诸笔端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就是李清照在这样的心境下写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含蓄蕴藉、抒发幽怨的歌词,以寄托李清照对曾经恩爱生活的追忆和对赵明诚弃己而去的黯然挽留。原词如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开篇三句“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描写的是李清照的闺房和她的生活场景。闺房内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词人也无心去收。

金猊,狻猊形的铜香炉,狻猊,传说中的瑞兽,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人们将香炉做成狻猊的形象,常用作焚香的器具。

在李清照生活的时期,金猊形状的香炉是很名贵的焚香器具,并不是普通人家能用得起的器具。金猊形状的香炉不仅仅是焚香之具,而且还是标明身份与排场的物品。李清照婚前婚后,都有着殷实的家境与优渥的生活,而“金猊”的出现,也印证李清照的身份地位和闺房的豪华。

古人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文化习俗。在古人看来,焚香是一件既复杂又富情趣的事情。焚香十分讲究火候,一般是在金属或瓷质的香炉内生一块炭墼,上面覆以炉灰,炉灰上再盖以隔火砂片,最后放上精美的香饼香球或香丸。这样既不至于因炭火太旺而烟气弥漫,也保证了香能够被烘烤而散发出淡淡的味道。

香炉里的香一般保持终日微火不断,保持活火不仅是为了易燃,还主要是为了使焚香所营造的这种意趣情致保持下去而不间断。所以,添香续香也就显得重要。

在这样的华美闺房中,金猊口中吐出的香气也定是奇异的名香,而女词人却任由金猊中的香火熄灭、冷却,而不去添香续香。那么,到底是词人慵懒呢?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才让她连添香这样的举手之劳的工作都不愿意去做呢?

“金猊”的出场显示了词中女子的身份和闺房的豪华,但她却任由金猊中的香火熄灭、冷却,无心去添香续香,闺房的冷清与词中人心灰意懒的心境,不言自喻。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华美的梳妆镜匣被闲置一旁,落满灰尘,说明李清照已经很久没有梳妆打扮了。此刻,太阳冉冉升起,阳光照进了屋里,寂寞地照射在没有挽起帘幕的空空的帘钩上。

词人对身边事物的细腻描写与感受,恰是反映了她心思的细腻敏锐,衬托出她深曲的心事与丝丝连连的情绪轨迹。一个“任”字,表明她听凭时光流逝,对“女为悦己者容”这样的事情一点儿也提不起兴趣

那么,懒得添香、懒得化妆的女词人又在干什么呢?是有什么事情让她忘记了添香吗?她又为什么不去梳洗化妆呢?原来答案就在“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中,绣着华贵图案的红色锦衾被她的辗转翻身而弄皱,掀起了红浪,这四个字也暗示词人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彻夜未眠的女词人是有什么心事呢?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的到来,本是全新一天的开始,应该是带着惊喜与新鲜去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可偏偏,她像耍小孩子脾气似的,赖在床上,懒得起来,懒得梳妆。镶着宝石与珍珠的精美妆盒,就这样安安静静地摆放在妆台上。

太阳在冉冉升起,她的光照射在了屋里,照在了雕成辟邪形状的金色帘钩上。此时的女主人,也许还没有掀起帘子,只是任帘幕低垂,任阳光无望地照在没有挽起帘幕的帘钩上。

想起“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那是明月不解人情,令人懊恼,此处却是女词人不愿解情,只想一味地逃避。所以这两句呈现的场景是:她斜倚在床上,床上红浪翻卷,床的周围立着屏风,而阳光,则照在屏风之外帘帐的帘钩上。

这里任宝奁闲掩,却清楚地显示了“悦己者”的离去。因此,这种离别,不同于两情缱绻时的相思离别,不同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甜蜜烦忧,这是一个人的悲哀

赵明诚无论处于主动还是被动纳妾,对一向自视甚高的女词人来说都是很难被内心接受的事情。

李清照的词善于借身边物事来说话。情绪的抒发,心事的表露,多是借用身边物事的铺垫衬托,而显得水到渠成,并且富有意蕴。在李清照笔下,居室的精美陈设并不仅仅是为了铺排居处的豪奢侈丽,而是于其中可以见出词中女子深曲的心事与丝丝连连的情绪轨迹。

上片开头五句只写一个“慵”字,却将词人的心境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词人为何如此慵懒而没心情?原来是“生怕离怀别苦”。“生怕”一词,表明词人对离别后的相思与痛苦不堪忍受之情。“生”字则透露出了一种惊心,这种怕不是一般的怕,而是让人触目惊心的怕。

一句“多少事,欲说还休”,本来有许许多多的心事想要倾诉,但却无从谈起。词人辗转反侧、情绪一波三折,想说又不能说。若是告诉赵明诚,只是徒增烦恼,他宁可把伤感苦痛深埋心底,也不会轻易吐露。

“新来瘦”点出自己身体消瘦,但为何消瘦,词人没有正面回答,她只是说这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两句表明词人的消瘦既不是因为饮酒生病,也不是对秋景伤感所致。李清照的这一次消瘦与憔悴的原因并不是病酒与悲秋。这两句体现女词人因为离怀别苦所引发的复杂心绪,隐含着她内心的深深幽怨。

所以,李清照又连用了两个否定,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新近身体消瘦了,但是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病酒和悲秋,这也间接说明,病酒与悲秋同样可以使人憔悴。

下片是词人设想别后的情景。开头“休休”两个字以叠字加重语气,表达了词人失望、沮丧和无可奈何的心境,同时也可看出李清照任性执着的个性。

“休休”远接上阕“欲说还休”,至此,却依然是不能休。人终究是离去了,但是守候的人却无法从别离的情境中走出,伤痛而执着。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阳关曲》虽然是送别名曲,但歌曲中还寄寓着深深的挽留之意。赵明诚前往莱州,留下李清照一人独守空闺。纵使女词人一遍遍地吟唱《阳关》曲,也难留赵明诚决绝的脚步,一遍遍的吟唱、一遍遍的呼唤,也只能给李清照徒增一份伤感。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说得很好。站在李清照的角度想一下,或许女词人想要的正是赵明诚长久的陪伴。“欲说还休”四个字切切实实地透露出女词人眷恋与愁苦交织在一起的无法言说的心境。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武陵人”,用刘义庆《幽明录》桃源寻艳的故事:汉代刘晨、阮肇入天台山,跟住在桃林中的仙女相爱,乐而忘返,等他们回家时妻子已去世,却见到他们的七世孙。

词中“武陵人”喻指赵明诚另觅新欢,前往莱州,离她而去。“秦楼”的典故出自于春秋时期的萧史,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将女儿弄玉许配给他,并给他们修筑了一座凤台用以居住。

有一天晚上,萧史吹箫的声音引来天上的凤凰,他们两人乘凤而去。“秦楼”是仙人萧史与弄玉飞升以前所住的地方。但在词作中,“秦楼”喻指的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的居所。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这三句是李清照一片痴情的体现。流水本是无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如此,才突显词人的孤独与痴情。“一段新愁”的“新愁”含义非常深刻,这不是简单的夫妻别离之愁,这种“新愁”是词人过去没有体验过的,是深藏在离别之愁背后的被弃之愁。

赵明诚已经远去,独留自己空守着昔日共住的居所,烟雾隔断了她的视线,丈夫的归期从此渺茫。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

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

李清照与赵明诚确实有过幸福美满的婚姻,在李清照生活的那个时代里,赵明诚在外另有新欢是件寻常的事,但李清照有很强烈的主体意识,在感情上无法接受这一点,所以李清照凭借自己的才华,创作了这首含蓄蕴藉、抒发幽怨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这首词语意低回幽咽,情感沉郁莫测,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动人心扉的悲愁和别样的凄苦,但这种情感并不是仅仅表露了夫妻间的离愁别绪,而是深藏着一种难言的隐痛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看似写常见的离愁别苦,但细细体会,词人情感沉郁顿挫、欲说还休。词作的表现手法婉转回环,曲折幽深而情味弥足。字里行间那一丝忧伤、一丝幽怨都是李清照心境的体现,读来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