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细读《论语》,孔子如何教导学生成为君子?

2021-09-19

对于君子,无论是古人还是到了现代社会,一直受人尊敬,《笑傲江湖》中的华山君子剑岳不群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自己的阴谋被揭穿后成为了伪君子,众叛亲离,不仅自己的弟子鄙视自己,连老婆、女儿也都纷纷和自己划清了界限,无人不想做君子,但君子的标准是什么?这个答案我们可能要回到2000多年,和孔老夫子一起探讨一下。

君子,本意是国君之子,指的是身份高贵的人,主要强调社会地位,但随着礼崩乐坏时代的来临,君子的含义也变了,代指品德高尚的人,而这一改变就是从孔子开始的,在儒家经典《论语》中也多有体现,但想成为君子并不简单。

孔子在《论语·述而》篇就说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在孔子那个年代,君子是很罕见的,对于君子的标准和如何成为君子,孔子多次教导学生。在《论语·雍也》篇,孔子表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这个词现在也很流行,但孔子所指的文质彬彬可不仅仅是说一个人样貌好,懂礼貌、有文化,文和质是孔子代指一个人的外在和内在,也就是强调一个人的品性和学问都很重要。

知道如何成为君子,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君子呢?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的一些行为,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君子的小伙伴可以参照一二。《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指君子喜欢结交朋友但不与他人勾结,而小人热衷于他人勾结而不是真正交朋友。《论语·子路》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指君子和周围的人保持融洽的关系,独立思考,可以接受不同的意见,而小人只求与他人保持一致,不在乎对错。类似的话孔子还说过很多,如《论语·子路》篇中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卫灵公》 中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述而》篇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更是成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

想必大家也发现了,孔子经常把小人和君子对比,让弟子们发现二者的不同,其实这里的小人并不仅仅是指我们现在通常认为喜欢明争暗斗,落井下石等等做坏事的人,指的是空有成年人的身体却只有小孩的心智,像小孩一样以自我为中心,还没有懂得何为人的一类人,其实在孔子眼中,我们大多数都是小人,毕竟孔子也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最终就用孔子对君子的要求作为结尾吧,希望社会多一些君子,少一些小人,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我是晓生,一起聊《论语》,我们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