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魏天顺
看魏天顺挥毫,那是一种美的享受,是欣赏一种艺术。他书写时神情专注,运笔有神,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一幅秀美飘逸、苍劲挺拔的书法作品写就后,他往往略微端详一番,好似在欣赏,又好似在品评,还似乎在寻找运笔之中有什么不妥之处或得意之笔。他对旁人的赞叹,不做置评,对已写就的作品,也不做任何添枝加叶。总是一副胸有成竹、充满自信的神态。
我最初认识魏天顺是通过他写的文章。当时他是经济日报记者,任驻云南记者站站长,我是该报的编辑,工作在报社大本营。那时候电脑还不普及,写稿子大多靠钢笔圆珠笔,因此报社驻各地记者站的记者们在稿纸上誊写好稿子,传真到报社。报社工厂再录入、排版,尔后见诸报端。那时候,在驻地记者写来的稿子中,魏天顺的来搞尤为惹人喜爱,不仅仅是稿件质量优秀,还因为字写得好,堪称是一幅幅硬笔书法作品,令人赏心悦目。我以为魏天顺是一位认真的人,是为了让排字工人看清楚稿子,编辑不要产生误解而工工整整地写来。再后来,魏天顺调回报社,我们得以谋面,但也只是工作关系,但很少谈及书法。
我有一次到朋友家中串门,看到厅堂挂着一巨幅书法作品《沁园春 雪》,龙飞凤舞,大气磅礴,再看落款,发现是魏天顺所书的作品。于是我刚刚知道魏天顺所写新闻稿件的硬笔书法是得益于他从小就练习书法的缘故,他的书法很有功夫,颇有个性,造诣颇深。再后来,我们搬家住到了同一个小区,见面机会多了。
有一次偶尔闲聊时,魏天顺送我一本画册《美丽幸福家园》(见上图),我随便翻了翻,发现原来是他的摄影作品集,里面拍摄的主人公全是云南仅有的世界级濒危禽类——紫水鸡。这些珍稀精灵,或飞跃、或嬉戏、或捕食、或依偎,形态各异,跃然纸上。他拍摄濒危鸟类,旨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人鸟和谐共处。该画册填补了紫水鸡画册空白,也为鸟类专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于是,我把摄影集珍藏起来。多才多艺的魏天顺令我刮目相看,他简直是无师自通,学什么像什么,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还努力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做到极致。我们相谈甚欢,才发现彼此虽然相见并不太晚,但了解得却似乎有些缓慢。
我们见面的机会多了,逐渐了解到魏天顺与书法艺术之渊源已逾半个世纪。他最初接触书法是因为少年时代巧遇一位乡贤,这位乡贤国学深厚,行草了得,在中原一带闻名遐迩,且品行高尚。他非常喜爱魏天顺的憨厚可爱、尊师好学。这位乡贤常常向魏天顺讲述国学知识、书法艺术、文史典故,有时候也讲历史变革、朝代更替、国家兴衰、英雄传记、名人轶事等等。少年魏天顺便拜这位乡贤为师,学习文化知识,学习书法艺术,以及其他文学艺术门类,这便启发了魏天顺的追求知识,研习书法艺术,渴望博学多才的兴趣,也奠定了他的书法艺术基础与终生习书的爱好。
魏天顺习书,颇得其中三味。半个世纪以来,他临摹过历史上几乎所有能找到的书法大家字帖。他对怀素、张旭、赵孟頫、孙过庭等书法大家情有独钟,尤其喜爱王羲之《兰亭序》,直到现在还时常抽空临摹几遍,从中探索书法艺术的真谛。他对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也颇为欣赏,在临摹中将颜筋柳骨的精髓融进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创作之中。他也很喜欢现代书法家启功、欧阳中石等人的作品,在临摹中体会他们书法艺术的质感和美感。
魏天顺认为,研习书法要学古人不泥古,不要拘泥于古人的书法形式,一味地只顾临摹,而忽略对古人书法精髓的把握。他同时主张,研习书法还要习今人不雷同,不要只顾模仿,要不断创新,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因为不掌握书法内在的神韵,只是一味的模仿,忽略创新,就会走入艺术的死胡同,就会使自己的书法缺乏生命力,艺术之源就会枯竭。其实,社会上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所谓书法爱好者,由于缺少创新,最终被时代淘汰。
魏天顺说自己最崇拜的人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因此,魏天顺的书写内容有很多是毛泽东诗词。所以,有的书法评论家给他定位了“红色书法家”的雅号。
魏天顺喜欢书写毛泽东诗词,是因为毛泽东诗词充满无限魅力,对伟人的敬仰,并十分贴合他的书写风格,宜于表达他的内心世界。如在书写《七律 长征》时,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过草地如走泥丸,胸中涌动着一种气壮山河、不怕牺牲、英勇豪迈的精神。因此他挥毫之时往往达到一种无我状态,于笔走龙蛇之间,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事先不用酝酿,一挥而就。常常引得观者赞叹不已,纷纷拍照、摄像,直到他写完了,人们才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很多人都觉得魏天顺创作的书法作品已经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不仅字体相似,而且神韵更似,还渗透着自己对毛主席在写这些诗词时的情境与意境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们看到魏天顺的书法作品中,有很多是书写的毛主席诗词,特别是魏天顺书写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作品,成为他的书法代表作,深受人们喜爱。
魏天顺总结自己多年习书经验认为,书法讲究是“意”与“境”的完美,在有限的空间不是漫无目的组合排列,而是有主有次,有重有轻,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繁有简,有浓有淡,把情感充分注入到要表达的地方,真正让读者心灵中的需求得以优质的文化解读。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字里行间融合着可贵的中华民族图腾,以及对流传数千年书法艺术精髓的苦苦探索和真知灼见。他的作品可以用“深度、高度、力度”来概括其中蕴含着的质感,又以“沉稳、凝重、老练”来浓缩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书法界对魏天顺书法艺术评价颇高,认为其彰显着创作者对中国书法的思考与成熟,以及在书写理性中散发着的豪迈与创新。
魏天顺属于勤奋努力、志趣高雅之人,在我的印象中,他不仅新闻业务纯熟,新闻管理工作表现得也出类拔萃,在书法艺术的鉴赏方面更是颇有心得。经常有一些协会、座谈会、研究会等社会活动的组织者邀请他参与。他善于利用茶余饭后、节假日等碎片化时间习字临贴,钻研书法艺术,不断提高艺术创作水平。每有心得,便与朋友分享。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众多,每每有空,便一同欣赏、切磋书法艺术。这也是他书法能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创新的缘故。
品味魏天顺的书法作品,就如同置身在壮美山河间,那种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滚滚江水流泻般感觉。只有走进这种意境中,才会感触到祖国的山川秀美壮丽,才会触摸到大自然的沧桑巨变,才会感受体会到遥远山涧里的潺潺溪水,才会聆听到环绕在山峦叠缝里的美妙音符。各种艺术之间有潜移默化的相通、相融之处,如书法往往给人以多元幻化的想象空间,音乐让人从淆乱中回归自然。书写或欣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会让人在大自然里飞跃梦想。
作为一位书法家,魏天顺让自己的书法作品创造一种艺术氛围,使书法构想能够溶解在自然里,并缓缓流淌出来,行进在传统书法艺术的寻根之旅中。粗粗浏览魏天顺的书法作品,似乎在寻找遥远的文化足迹;细细品味,就会觉得他是在用笔墨触摸灵魂深处里的沧桑岁月,那是一种在文化发展、创新、变革中永不停顿的生命流动。山河依旧岁月沧桑,艺术之树永远长青,人类与社会前行的脚步,在优秀书法艺术作品的行字里行间中延续、传承。
魏天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其书法作品中得以充分的体现,那是一种富有灵性的展示,其书法作品中雄浑旷达、或复古而新颖、或恬淡而静穆,似乎有一种灵动的笔触在飘渺间释然。作者在传统诗词歌赋中寻找艺术营养,并运用到系列书法作品中。他从传统文化中探索书法创作规律,他更让红色情怀贯穿于书法艺术创作的始终,用书法赓续红色血脉。人们称其为红色书法家应属当之无愧。他用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自己书法艺术的创作思路,从而形成独特的、具有红色印记的书写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