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外师造化,中发心源”的山水画艺术

2021-08-19

作者:吴守明

孙其峰教授是一位勤奋刻苦、博学多才、造诣高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德高望重的美术教育家。他致力于书画艺术实践 80 多年,坚持不懈地苦苦追求,作书画数万件,在中国画、书法和篆刻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举世瞩目。他从事美术教育 60 余年,除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外,还到全国各地讲学,加上业余辅导,培养了数千名学生,真可谓桃李遍天下,是位功勋卓著的美术教育家。

我从 1956 年 9 月跨入河北师范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前身)校门,孙其峰先生便给我留下和蔼可亲、热情质朴、平易近人的深刻印象。他当时担任美术系秘书兼教学。孙先生在教学上方法灵活,语言丰富而幽默,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学易懂。我在校 5 年当中,他给我们上过美术欣赏、透视学、美术字、花鸟、山水、书法等课程,1959 年春天还曾带领我们到河北昌黎果乡深入生活,亲自指导我们的山水写生。

孙其峰先生以小写意花鸟著称于世,创作了数以万计的花鸟画作品。与此同时,他也画了不少山水画。他在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曾与王颂余、刘君礼等先生合作《密云水库》《山海关》等巨幅山水画。《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42山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和《中国现代山水画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都收入了他的山水画作品,孙先生出版的个人画集也有山水画作品。十几年前孙先生曾自谦地对我说过:“我的山水画没有画出来!”我理解他当时的意思是认为他自己的山水画虽然熟练地掌握传统技法,但觉得个人风格不够突出。他在山水画上不断地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孙其峰先生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一、对历代山水画有深入的研究,熟练地掌握传统技法。我们从孙其峰先生的山水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唐五代宋元明清各家各派的山水画都做过深入的研究,理解至深,特别对唐代的王维,五代的董源、巨然,宋代的郭熙、夏圭,元代的黄公望、王蒙、倪瓒,清代的石溪、石涛更是情有独钟。孙先生对传统山水画构图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巧妙运用郭熙的“三远(平远、高远、深远)法”。他说:“学构图要深谙其‘理’,而不要囿于其‘法’。”“‘经营位置’既有尊重客观的一面,又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面。客观对象本身是存在着‘位置’关系的,但自然状态的东西,毕竟不是艺术,所以需要画家去‘经营’一番。只有‘经营’了的‘位置’,才能高于生活,成为艺术的构图。”(引自郎绍君、徐改编《其峰画语》,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孙先生的山水画构图是“平中寓奇”或“险绝于平奇”。孙先生能全面掌握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他的作品能看到熟练运用的云头皴、披麻皴、解索皴、折带皴、雨点皴、米点皴、乱柴皴、拖泥带水皴,有的还能将几种皴法混合于一幅画之中,结合自然,达到谐和统一的效果。孙先生在山水画用墨上能熟练地掌握积墨、泼墨、破墨,用色能把积色、泼色、破色生动地表现在对象上,在染法上有勾染、点染、皴染、罩染、渲染,无不精通。

二、书法入画,长于用线。孙其峰先生的山水画得益于他的花鸟画和书法的笔线功力,他对“书画同源”有深刻的理解,正如元代赵子昂所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孙先生在山水画作品里特别擅长用中国画的笔线造型,用变化丰富的笔线来表现刻画山石树木流水的生动形象。大块泼墨用得不多,他的许多山水作品是表现春秋冬季裸露枝干的树,如《春在枝头》《飞鸟出林图》《四喜图》《秋声图》《初月出林》《鸦带夕阳归》等,树干树枝用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散锋、拖吴守明书画评论集 43锋等既凝重而又流畅变化丰富的笔线表现生机勃勃的各种树木,他能对物象信手拈来、挥洒自如、神机妙化;山石的各种皴法也运用自如;水的波纹线条灵动。孙先生创造了极富形式美感的中国画笔线。他的画作笔笔书写,以书法笔法入画,从不玩弄雕虫小技,没有雕琢造作之习气。

三、“外师造化,中发心源”“天人合一”。这是孙其峰先生对山水画创作的理念。他笔下的山水画虽然明显带着历代传统山水画的各种程式皴法,但仍有现代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的精神风貌,他很巧妙地从生活中得到灵感,在表现方法上却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他一贯主张山水画要“外师造化”,但重在“中发心源”,不照抄自然,不做自然的奴隶,而做自然的主宰。他在《砚畔随想》中写道:“学画不外三个源泉:一是师造化,二是师古人,三是发心源。师造化是总根子,是第一手的东西;师古人是第二手的,古人也是师造化出来的。”“发心源即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是起主导作用的一条。造化本身不是艺术,它只是创造艺术品用的素材。师造化不是克隆大自然,而是经过发心源的创造。笔墨、构图、设色,不是只从师造化来的,也是从师古人来的。”“善发心源的人,才能在师造化中不囿于造化,自出手眼,也能师古人而不困于古人,自成一格。”(引自郎绍君、徐改编《其峰画语》,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他不提倡如实对景写生,1982 年夏天我陪孙先生在北戴河东山宾馆作画期间,他当场指导我在鸽子窝写生时说:“山水画写生,画到百分之五十就够了,另一半靠自己的主观发挥。”他还说:“不要让自然科学(如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去管艺术,只有艺术家的心源(大脑)才是艺术的真正管理者。”(引自《砚畔随想》)孙其峰先生的山水画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四、在山水画创作上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孙其峰先生在 1959 年 12月的《中国画》总第 15 期上发表了《关于民族绘画传统中辩证法的运用》的长篇论文,论证了中国画从构图造型到笔墨运用处处都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他在中国画(包括山水画)实践上始终掌握“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如构图的宾主、平奇、纵横、虚实、疏密、繁简、藏露、有无、开合、争让、阴阳、向背的对立统一关系;物象的大小、长短、交错、穿插、粗细、虚实、黑白的对立统一关系;用笔的疾徐、轻重、刚柔、方圆、提按、偏正、详略、粗细、顺逆、转折、顿挫、虚实的对立统一关系;用墨的浓淡、干湿、苍润的44对立统一关系;用色的冷暖、厚薄、浓淡的对立统一关系等。绘画上对立统一关系也就是对比和谐关系。孙先生在山水画上将对比和谐关系处理得恰如其分,所以他的山水画看上去既强烈又谐和,寓情于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孙其峰先生治学严谨,心态平和,勤奋好学,虚怀若谷。他对中国古代的画史画论和历代画家的传世作品都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他不仅能熟练地掌握古代各家各派的山水画技法,他还对近现代山水画名家研究借鉴,吸取众家之长。如黄宾虹、萧谦中、萧俊贤、傅抱石、潘天寿、张大千、吴湖帆、秦仲文、吴镜汀、胡佩衡、刘子久等前辈及当代王颂余、刘君礼、孙克纲等。孙先生的山水画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南派画风,气韵生动,意境空灵。他的山水画也融会了北派山水的骨脉雄强、气势博大的优长。他的山水画和他的花鸟画一样以丰富的笔线为主旋律,擅长勾、皴、擦、点、染,一气呵成,墨韵在运笔中产生,最后用淡墨、花青、草绿(或石绿)、赭石补染或复勾。孙先生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是书文画印全才的艺术大师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孙先生以他深厚的传统积淀,丰富的生活积累,严格的造型训练,纯熟的笔墨功力,广博的文化学养,高深的艺术造诣,融会贯通的聪明才智形成了他自己的审美情趣,认识自然和生活“外师造化,中发心源”,将传统、生活融会在自己的“心源”之中,创造了意境清新、形象生动、笔墨酣畅、以情写景、以景抒情,既有传统又有时代气息的个人崭新面貌的山水画风,为当代山水画艺术增添了光辉。

2011 年 11 月 28 日于石家庄海阳斋

原载《孙其峰书画全集》山水卷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