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艺术|《通往致富之路》创作感想——张碧珊
《通往致富之路》创作感想
张碧珊
《通往致富之路》210×185cm 2018年 纸本
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美丽黄河口·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8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生活实现了小康,逐步富裕起来了。全国人民都以各种方式举行庆祝活动,作为中国美术界的一员,也要拿起画笔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创作与表达,我准备创作一幅作品以歌颂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给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考虑再三,我觉得还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富有感情的事物作为创作素材,于是我想到了汕头港,缘由:
一是汕头港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个缘由,是工作的关系,我原在汕头海关工作,曾经一段时间,要到港口码头监管工作,对港区场面比较熟悉,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被码头那些装卸机械设备所吸引,业余时间还在思考如何将其入画呢,那时忙于工作虽然未能画成,但印象还是颇深的。
因此,我把汕头港集装箱货运码头做为创作的主体,并命题为"通往致富之路"。
/《通往致富之路》创作草图和素材
在绘画语言表达方面,近年来我都在着重进行探索,用新的绘画语言去表达当下社会现实题材。
《通往致富之路》所描绘的场景中,龙门吊、集装箱、人物、桥吊、抓斗、运输车等,许多元素使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构成方式,再通过艺术构成的规律,把想要表达的元素通过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语言去表达,呈现出一种新的绘画样式。
这幅作品在构思创作时,首先我脑海里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画面:在雄伟的龙门吊下面,一排排沉甸甸的集装箱垒得象高墙,整装待发,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
/《通往致富之路》局部
落笔之前,我反复考虑如何借鉴传统中国画的诸多元素,从造型、构图、设色等技法到画面意境的营造,以及如何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我都细心琢磨。我将自己平时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写生和理解融入其中。
在用笔上,我用隶书和篆书笔法入画,以遒劲的线条表现物象造型,并用墨加以皴擦点染,层层深入,以求有厚重感;在着色方面,我用了三个主色块:黑、白、灰。
用黑色铺垫地面,以求整体稳重感,同时对物体加以衬托;用灰白色调刻画桥吊装备及集装箱设备;再在远处的背景处配上与前面的龙门吊相呼应的铁锈红,使画面呼应协调,主题突出,再点缀几只飞鸟使画面富有生机,动静结合。
/《通往致富之路》局部
在表现主题、表达情感方面,我想通过画面的意象表达家乡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预示汕头在"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中进一步发挥港口的重要作用,在新的时代,特区再发展,再创新辉煌!
2018年12月3号张碧珊记于北京宋庄
张碧珊简介
籍贯广东汕头,现居北京,毕业于北京画院、清华美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新水墨研究会研究员;北京工贸技师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张碧珊出身书香门第且德艺双馨,分别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颁奖、广东省第十届"十大优秀书香之家"和“最受推崇的十大潮人好家风”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在汕头,张碧珊拜师于世纪画翁、岭东画坛泰斗王兰若先生入室弟子郭祚炫,学习小写意山水、花鸟画。2015年进京深造,就读于北京画院,得莫晓松、李雪松、安华平等老师指授,同时偏爱宋人画,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的传统笔墨。2017年就读于清华美院,跟随王奇寅先生学习研究中国新水墨画。在不断的笔墨实践中,张碧珊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国画作品分别刊登于中访网、中国文明网、搜狐网、百度百科、《国际时报》、中国海关《金钥匙》、《南方日报》、《书法报》书画天地、《潮人》等国内外主流报刊和媒体。多幅作品被海内外多家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