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诗经里少有人知的经典:痛斥不信守诺言者,诗人风骨发挥淋漓尽致

2021-07-15

《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对诗歌多少有所了解的人们都会知道,在我国先秦时期许多诗篇都是没有写明真实作者的,往往都会用佚名两个字来代替。其实,佚名并不是指诗人真的没有姓名,而是诗人没有署名而已,或者是由于时代太过久远,诗人的真实姓名我们根本查不到,等等诸多的原因都造就了这首诗篇的神秘性,但不得不说,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首诗篇绝对算得上是那个时期的经典之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美妙之处。

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篇,人们都爱将心中想表达的事物直接抒发出来,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诗篇条例也是十分的清晰明了,语言表达的井井有条,文字也是整整齐齐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诗经传说汇纂》中的作者朱公迁也是称这首诗为:"一章怪之,二章疑之,三章微讽之,四章直责之",更是直接表扬这篇文章的结构整整齐齐,诗人读完会有一种畅快淋漓之感。

这首诗的开头诗人便借旄丘上的葛藤引起自己的兴趣,首句既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又说明了现在的季节,更写出了诗人等待救援的时间也是特别的漫长。此时臣也是迫切的希望可以早点看到援兵的到来,因此诗人也是常常的登上旄丘,远远望着国家的方向等待着援兵,但是对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援兵却迟迟都没有到来,诗人的心中也不免产生疑虑。可是心里一想到要借用卫国的军队来救援自己的祖国,自己虽然心存奢望,但是也心中丝毫不敢有任何怨言。

接下来的这一句,也是诗人对上一句的疑问续写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此时诗人的心中也是稍有疑虑。更是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自己也是设身处地的考虑了一下卫国迟迟没有派遣援兵的真实原因:也许是等待和盟军一同增援,也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都会导致暂时不能增援,诗人这样的描写也是让自己接受没有援兵的现实。

第三句的"狐裘蒙戎"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紧扣上文不来援兵的原因,说明自己已经客局在这里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此时臣的心中或多或少都已经有所明白了。我知道卫国根本就没有想救援我们的意思,也并不是在等待着盟军的救援,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原因。

最后一句话,诗人也是巧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我现如今颠沛流离、衣衫不整、寄居在别人的国家,然而这些卫国的大臣们显然对这些无动于衷,并且还袖手旁观的看着。从从我们也是不难看出此时诗人是有多么的愤怒,他一方面有力的批判了卫国装聋作哑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群臣们的绝望之情,我想此时此刻诗人的内心早已凉透,所以便如此的直接训斥卫国的群臣们。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这首诗是诗人寄人篱下诗时所创作的诗篇,但是我们却看出了诗人从委婉的询问,但直面的训斥卫国阴险的嘴脸,表现的非常有骨气。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