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专访“未来科幻大师奖”一等奖获得者王元:我要再为成都写一篇小说

2021-06-05

今(4)日,由赛凡科幻空间、成都市互联网文化协会、重庆出版集团主办的第九届“未来科幻大师奖”颁奖典礼举行。

青年科幻作家王元的作品《见字如面》,荣获第九届“未来科幻大师奖”一等奖,奖金3万元。

王元(中)获第九届“未来科幻大师奖”一等奖

王元,已出版科普图书《藏在科幻里的世界·N维记》《藏在科幻里的世界·你好人类我是人》,短篇科幻小说集《绘星者》,中长篇科幻小说《人性回廊》,长篇科幻小说《幸存者游戏》(与吕默默合写),曾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科幻小说奖等。

《见字如面》从“我”的妻子去世开始讲起,一边回忆曾经点滴,一边揭开隐藏的秘密,关于孤独,关于爱情。出乎“我”的预料,平日里宅家的妻子竟然是恐怖组织一份子,而且更加诡异的是,“我”亲眼看着她的尸体进入熔炉,但她似乎还活着。

评委对该作品的评价是:“风格熟练、沉稳,是一篇完成度较高的文章。”

今天下午,获奖之后的王元接受了红星新闻采访。

王元

红星新闻: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王元:很高兴和荣幸能够获奖,对于我来说,除了无法抑制的欣喜,还有一种自我督促,希望以后的作品不要愧对未来科幻大师奖对我的勉励。

我很早就与“未来科幻大师奖”结下了很深的缘分,到目前为止,已经参加过大概五次比赛。这是一个兼具专业性和包容性的赛事,对所有的科幻作者敞开怀抱、一视同仁。评选非常认真和走心,甚至还有一轮评选是直播进行,完全对外公开,这是诸多征文的首创。

红星新闻:这次的获奖作品《见字如面》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

王元:创作《见字如面》的动机缘于一次我跟妻子的普通夜话。也许是她最近看了哪部电视剧,或者新闻,突然提及生离死别的沉重话题,问道:假如有一天她不在了,我会怎么样?我让她别瞎想,光是这个念头就让我痛不欲生。我以一种温柔的责备终止了对话,最重要的是,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事后,我却一直瞎想,久久不能释怀,干脆付诸笔端。作者就是有这点微末的优势,可以在文章里面给予人生另一种可能性,可以让绝无可能的幻想照进现实。当然,作为科幻小说,不能搞成志怪与灵异。量子力学是我最先想到的方法,假如那件事情发生,我最希望的当然是“起死回生”,科幻一点的措辞就是以另一种形态存在。这并不是什么新鲜设定,刘慈欣先生在《球状闪电》中就对人类量子化做出过精彩的演绎与阐释,而这也并不是本文的着力点。我更想描写的是一种怀念,是一种天人永隔却割舍不断的爱:故事中的矛盾逐渐丰富,其他人物和支线蓄势待发,但所有描写都是为了烘托男主对于逝去女主的不舍,惟此而已。

写作此文,最痛苦的不是面对近乎自我折磨般的感情纠葛,而是关于计算机技术的铺设。这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关键,为此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尽量自洽的同时,不出让专业人士贻笑大方的纰漏。这篇文章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个上面,反而是关于夫妻日常生活以及妻子“死后(量子化)”丈夫对她的深切缅怀写得非常顺利。我想,我是代入了。

这篇小说的初稿完成于去年初夏的深夜,我蹑手蹑脚从书房回到卧室,妻子睡得正香甜,我紧紧抱住她,有种失而复得的错觉。我想可以回答妻子的问题了:我会给她看这篇小说。

红星新闻:谈一谈你科幻创作历程?

王元:我接触科幻是在2012年,真正开始写作科幻在2014年左右。2015年开始,我参加了很多征文比赛,得到了不少鼓励和锻炼,期间也一直在进行日常投稿,主要以中短篇为主。这些年,断断续续写作发表了几十个中短篇小说,接下来想要调整一下,会减少参加征文比赛和中短篇写作,把重点转移到长篇写作。

我梦想写出刘宇昆式兼具科幻质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热衷于科幻带来的现实割裂与错位思考,在极端或者陌生环境之下演绎人情冷暖。

红星新闻:成都这座城市的科幻氛围如何影响了你?

王元:从2015年我第一次来成都,就对这个城市产生强烈的好感,我非常喜欢这里的氛围,和人们悠闲的处世之道。过去几年,我基本上每年都会过来参加科幻活动,已经是成都的老朋友了。2019年还专门写了一篇“一百年后的成都”的征文稿,写作过程中再次加深了我对成都的了解与喜爱。我觉得成都是一座非常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城市,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高新的科技文化,是当之无愧的科幻之都。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再为成都写一篇科幻小说!

红星新闻记者|陈谋

编辑|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