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工匠系列专访|汤强:做一个有情怀的“设计匠人”
为发扬广东省装饰设计行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的优良传统,2017年以来,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联合广东省工业工会持续开展了“岭南工匠”推荐申报工作。这几年来,在建筑、室内、陈设、工艺、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批潜心摸索、深入研究的时代工匠,作为行业先锋,他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把工匠精神融于作品,把满怀热爱投身于事业。
今天,我们介绍一位有情怀的岭南工匠,他是扎身设计领域16余载的潜心钻研者,也是一名循循善诱的优秀高校教师。他就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高级环境艺术设计师、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专家——汤强。
16年的设计生涯,磨炼了一位建筑与装饰设计领域的设计工匠,培育了一股弥足珍贵的匠人情怀。汤强本硕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其本科毕业设计荣获当年中国大学生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金奖,并被母校美术馆收藏;2012年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银奖;2014、2016、2020年,其作品三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2018年荣获第四届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双年展一等奖;还被授予广东省装饰行业“杰出设计师”、“广东省技术能手”等称号。同时也指导学生荣获多个大奖——在他看来,这一切都缘于一生热爱、一生执着。
汤强毕业设计作品——兰博基尼汽车展示中心
用作品传达情愫,揣情怀砥砺前行
十多年的从业经验,汤强从“入门学习、实践摸索到深入研究”,不断在设计领域进阶和升华,对设计的理解也愈加深刻,永恒不变的是他骨子里的人文情怀。
“我很喜欢朝着人文关怀这个方向去设计、去延伸、去思考,因为它是一种潜在的精神需求。”汤强如此说。在他诸多的作品中,人文关怀随处可见。为人真实的需求而设计,设计风格是外在形式,两者互相结合才能设计出“有灵魂、有品质、有价值”的作品。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历经近20年的学习设计与实践经验,汤强总结出自己对设计的理解——“设计源于生活,同时也将提升和引导生活”。每去往一个新的城市,汤强一定会去这个城市的博物馆、规划馆及民俗文化游历一番。在博物馆阅览城市往昔峥嵘历史,去民俗街感受风土人情,再到规划馆展望城市未来,这三个地点演绎着一个城市的一帧一幕,都对他的设计思维产生影响和启迪。
汤强认为设计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激情,一种感悟,还是一种眼界。在他每一个作品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他鲜明独特的设计风格,而每一方、每一寸空间也都凝聚了他对人性需求的真切感悟。
正如汤强所说的那样:一件赋有人文、感性、趣味性强的设计产品能给用户带来的体验,除了提供基本的功能属性外,更是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这种情感或情怀是极有教育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在汤强看来,建筑与生态环境是可以和谐共生的,从其设计的建筑“卷云居”中便可直观地感受到。
汤强作品——卷云居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岁月轮回,尽是洒脱;云卷云舒,万物变幻,尽显豁达,卷云居设计正是源自此意。
不难发现,汤强的设计具有巧妙的表现形式,他总是乐于以一种适宜的方式将传统建筑材料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在传递文化的同时,也唤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建筑和木造植入自然,融入自然、反衬自然,和居住者对话;流水与翠竹精心布置在庭院之中,吸引着小动物们流连忘返;室内更具有巧妙的空间布局,躺在床上亦可通过天窗看室外的风云变幻;卷云居建筑弧形墙体都是“中空”的,可有效解决了岭南地区建筑散热的问题。椭圆的建筑造型随着光线的变化在湖面映射出不同的美丽景象,形成一种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汤强说:“具有人文关怀的建筑材料值得不断去挖掘与钻研。”他如此说道,也如此孜孜不倦地实践着。其作品 “纸竹居”巧妙地引入了多种建筑节能技术和生态建造技术,建筑的诞生一方面源于建筑师对竹子的眷恋,另一方面业主希望建筑师通过实体空间将其生产的蜂窝纸墙板低碳环保的性能充分展示。纸竹居四面皆竹,内部装饰简洁素雅,使人真正享受到“知竹生活”。
汤强作品——纸竹居
身肩育人之责,传道受业解惑
怀着对设计教育事业的热爱,自2008年以来,汤强开始在高校课堂教书育人,“倾心相授,成其久远”是他的教育座右铭。如何引导学生做设计、做项目成了他除了设计以外探索的另一件重要事情。
当设计的热情涌动时,汤强开始思索如何把设计师与园丁的身份更好地结合。于是他便成立了对外开展设计项目兼教学研究的缮筑工作室,一边坚持在课堂上传道受业解惑,一边带着学生在工作室开展社会服务。缮筑工作室是一个在建筑设计、旧城更新、文化展示空间等领域开展原创性设计的当代实践团队。善于从地域文化上挖掘空间存在的价值,重新构建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力求创造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建筑,践行低碳建筑的地域化实践,倡导用理性与艺术的综合思维探究空间与形式存在的意义。秉信建筑承载人的情感思想,通过特色材料使空间与人建立情感联系,注重人对建筑的真实感知。工作室对设计的理解都在实际项目中全面展现。
缮筑工作室工作照
谈起缮筑工作室,汤强滔滔不绝,言语间充满激情与情怀,掩饰不住他对这个事业的热爱。在他看来,工作室不仅是他教学的地方,也是他释放设计情怀的场地,更是他与学生思想激撞和挥洒青春的场所。
汤强作品——圆屋
在汤强看来,作为设计行业人士,应当多关注当下,着眼社会现实,为解决民生问题奉献一部分自己的力量,而他所能够做的便是通过“设计”这种方式介入社会问题,强调建筑的社会学价值。在“圆屋”建筑设计中,为了让更多的人亲身体验到“蜗居”的感觉,汤强基于人文关怀的角度,使用北京“井底人”事件中农民工居住的水泥管作建筑空间原型,希望通过入住水泥管度假屋的空间体验,使更多人了解“井底人”的悲欢疾苦,促使人们共同关注当下的蜗居现象,唤起民众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援助。圆屋方圆结合的建筑结构具有较为复杂的施工过程,汤强跑工地的次数不下50次,体现出一位工匠型设计师对设计品质的执着追求。
汤强还带领学生帮助顺德逢沙村民拆迁之后重建新的房子“白屋”,基于城中村土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使用层层退进的空间设计手法有效解决了城中村“握手楼”采光与通风的问题,同步巧妙处理了居住空间的隐私问题。
汤强作品——城中村白屋
倾心相授,成其久远,循循善诱,终有回音。念往昔今朝而勤谨,工作室凝聚了汤强多年的心血,一批批从工作室走出的学子开始在社会上初露锋芒。
谈及未来规划,汤强老师说:“做好当下是第一要务,接下来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研究上,希望按期完成澳门科技大学设计学博士的学习任务,然后也希望在建筑与装饰设计领域有更深入的成绩和更优质的作品。在未来,也希望自己不忘设计初心,增加对社会的关注,努力用作品传达情愫,揣情怀砥砺前行。”
【以下为专访实录精选】
饰界网:您在这一领域已经有近20年的经验,从学习设计到亲手操刀做设计,再到为人师教设计,在这些身份转变中,您觉得您的观念和理解有哪些“变与不变”?
汤强:首先,不管是设计学习,还是说做设计项目,或者说现在教书育人,我觉得是始终不变支撑我前进的是设计情怀。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潜在的精神需求,对于设计师来说,能够永葆设计激情的原始动力。随着不同身份的转变,通过一个接着一个作品和项目的磨练,成长和积累自然而来。在我看来,带着情怀去做设计,乐享其中,即使再觉得累都是值得的。
饰界网:设计师都希望自己设计的作品能够呈现在大众的生活当中,但是设计往往也会受到现实因素限制,您作为一名高级环境艺术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位高校设计专业老师,会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呢?
汤强:我觉得很重要的是“真诚和实用”。首先,为人师,我希望教给学生的不只是单纯的设计技巧,而是整个完整的设计链。希望传授一套设计方法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并且能够持续的影响到今后的设计生涯;其次,万事万物贵在积累,尤其是做设计这一行,要扎得住脚,积累多了遇到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饰界网:您对于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汤强:未来的方向将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我会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设计教学与学术研究上,希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努力取得更高层次的社科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希望能接触多做一些设计项目,在增加对社会关注的同时,能够带领学生和团队多做一些有意义的项目,在建筑空间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