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作为第30届梅花奖唯一的粤剧演员,彭庆华有什么秘密武器?

2021-05-12

5月11日14:30,作为唯一进入“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竞演的粤剧演员,广东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彭庆华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了《粤韵华章——彭庆华粤剧折子戏专场》,以武生、小生、小武等不同行当塑造风格不一的艺术形象,参加本届梅花奖的角逐。截至发稿时,演出非常成功,赢得同行和观众的一致赞赏。

本次竞梅,彭庆华选择了四出不同风格的粤剧折子戏《赵子龙催归之“甘露寺”》《狸猫换太子之“搜妆盒”》《拜月记之“抢伞”》和《武松大闹狮子楼》,展示他文武双全、唱做俱佳的艺术才华。出征前夕,彭庆华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

本次“梅花奖”评选,17位名角将角逐15朵“梅花”。彭庆华作为唯一进入本届梅花奖终评竞演的粤剧演员,其特点鲜明,刚柔并济,表演能力全面。其实彭庆华折子戏专场曾在广东粤剧院“春班”正月初九(2月20日)上演过,这次出征的也几乎原班人马。不过与那时候相比,彭庆华明显清减不少,据他透露,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在作息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早睡早起,每天保持2个小时的体能训练,在饮食方面也更注意营养结构,总而言之,他对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以前更苛刻了,只为能以最好的状态站在“梅花奖”竞演舞台上。

《赵子龙催归之“甘露寺”》

面对面

这四出折子戏能全面展现我的真正实力

南都:为什么这次“竞梅”选择了四出折子戏而不是一整出大戏?

彭庆华:“梅花奖”首先是以演员作为评选本体的。评委们要看的首先是演员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就选择四折折子戏作为这次的竞演内容。

第一出《赵子龙催归之“甘露寺”》是长靠戏。第二出《狸猫换太子之“搜妆盒”》其实我是糅合了官生和老生两个行当进行演绎,而这出戏体现的更多是演员在表演之中对细节、对气口及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掌握能力。第三出《拜月记之“抢伞”》是一个纯粹的小生戏。第四出《武松大闹狮子楼》是很有南派武打特色的短打戏。所以这四出戏体现不同的行当、不同的剧目风格以及不同的表演风格,能较全面地检验一名粤剧演员的实力。

《狸猫换太子之“搜妆盒”》

这四出折子戏融合了多位前辈的艺术心血和结晶

南都:这四出折子戏看上去都是传统古装戏,为什么会选择它们?

彭庆华:首先《甘露寺》绝对是一个很经典的传统保留剧目,最早由桂名扬前辈创作出来,我在这出戏里面所穿的南派长靠的样式为粤剧所独有,这也是他老人家专门为出演“赵子龙”度身订造的。所以我觉得,穿着这身独具粤剧古韵的长靠参评“梅花奖”,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桂名扬老先生在创作这出戏时,也为塑造赵子龙这个角色创造了诸如“锣边花”等的一系列独有的表演程式,这些都成了这出戏最大的亮点。后来桂名扬老先生的徒弟梁荫棠先生,在其老师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一些表演特色,继承并发展了这出戏。现在网上还能找到梁荫棠先生的录像。我学这出戏的时候,请了彭炽权老师手把手地教导。当彭老师细抠每一个小细节,力求让每一个动作都表达得更完美的时候,我衷心地认为粤剧传统的表演程式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充满力量。嗯,怎么形容呢?我当时想到的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句话。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作为后辈也好,作为传承者也好,我都必须要把它学好并且传承下去。

至于《狸猫换太子》,它最早是上海京剧院的新编戏。它进行全国巡演的时候,我的师父丁凡先生觉得这出戏很好,就购买了版权,再由著名粤剧编剧陈自强老师根据京剧剧本改编成粤剧。为了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丁凡先生还特别邀请了这出戏的导演董绍瑜先生过来一起排戏。1998年,由丁凡先生、蒋文端老师和麦玉清老师等主演的粤剧《狸猫换太子》首演,20多年来一直长演不衰。这是丁凡先生的得意之作,他为这出戏倾注了很多心血,作为徒弟,我觉得能以这部作品作为本次竞“梅”的一部分,是我的荣幸,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演绎,为大家呈献剧中的精华价值。

粤剧《拜月记之“抢伞”》,最早演出的演员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吕玉郎老师和林小群老师。十几年前,我的师父丁凡跟蒋文端老师重新排演这出戏,演出后不仅深受观众喜爱,也轰动了当时整个粤剧艺坛。作为传承,作为学习锻炼,这一次很荣幸能够邀请到蒋文端老师陪我一起去演这出戏。丁先生手把手教我,蒋老师亲自为我配演,真的使我受益匪浅。《抢伞》是一出每一个呼吸、每一个关目都不能“松”、都要有“戏”的作品,这出戏本身就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传承价值。。

《武松大闹狮子楼》是2002年我们广东粤剧院倾尽全院的创作力量,为我量身打造的一出南派武打戏。其实说起来,它还是我从广东粤剧学校带过来的“嫁妆戏”——当时我还在广东粤剧学校念书,学校的老师们以欧凯明老师1994年参加广东省首届粤剧演艺大赛获得金奖的《武松大闹狮子楼》为底本,根据我们一班学生当时的特点进行了改编。毕业后到了广东粤剧院,这出戏也成了我比较常演的武打戏。2002年,它也算是适逢其会,当时正好有“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这么一个契机。当时广东粤剧院投入了最强的艺术力量,包括唱腔音乐设计万霭端老师,导演梁建忠老师、梁钧强大师兄,配备了当时武打最强的演员,如谭朗标老师等等。我们在排练场苦练了近3个月。为了静下心来,我还干脆剃了个大光头,免得每天练得大汗淋漓还得费心去打理。

这出戏让粤剧武戏在全国打响了名堂。我们参加比赛的时候,兄弟剧种的演员们都很好奇,甚至断言我们是文戏。这也难怪,当时粤剧一直给内地观众的感觉是“能文不能武”,哪怕戏里有武打动作,也是北派风格为主。我就跟弟兄们说:“人家说我们可能就是文戏,大家都不知道(还有南派武戏),我们要给他们看看。”然后走台的时候我们就来真的,结果正式演出的那天晚上,剧场连过道里都挤满了同行和观众。他们都是来看新鲜的,当然最后都被我们“震”住了。说起来这都是将近20年前的旧事了。话说这出戏只有我这个武松没换过,酒保换了很多个,打手换了很多个,连西门庆也换到第6个了。这次的西门庆是黄春强助演。感谢这帮手足兄弟,对我这个“武松”“不离不弃”,哈哈。哈哈。

当然,跟我这次一起出征的弟兄们为了有比较好的舞台呈现,无论是从技艺层面的,还是体能层面,都会满宫满调,倾尽全力。就我个人而言,我这个版本跟20年前的版本所包含的技术技巧是一模一样的,20年过去了,我从20多岁演到40多岁,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挑战。

《拜月记之“抢伞”》

喝了一口水就“变”了一个人

南都:个人的折子戏专场其中一个难点就是赶场,每一出戏之间,要掐着秒数去换妆换衣服吧?

彭庆华:是的,喝了一口水就“变”了一个人。我算过,戏与戏之间基本上我只有喝一口水的时间,因为这个四出戏的间场时间,最长的也就3分钟。3分钟的是《狮子楼》,我得从里到外全换,并且要把妆给改过来。3分钟,作为我们平时的话可能就是刷刷抖音的时间,但是在舞台上面,那就是“生死时刻”。第一天彩排《狮子楼》,快要出场的时候,化妆师还在给我改妆。大家都很紧张,因为每一秒钟都是很宝贵的。

这次很幸运请到了童薇薇导演及其团队来帮忙主导,童导根据我的表演特点,在戏与戏的衔接、人物的把控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多要求,使这个专场质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武松大闹狮子楼》

“埋首耕耘,静待回响”

南都:今年的决赛一共有17名演员参加,最后会评出15个。你觉得你的优势在哪些方面?

彭庆华:首先粤剧在舞台呈现方面是有着自身非常鲜明、别具一格的艺术特点,而本次专场所选取的四个剧目,行当丰富,能体现剧种不同方面的特色,也有利于比较全面地展现我个人的技艺多面性。再有,作为一名立志于传承粤剧、发展粤剧的演员,我已经有30年直接面对观众的舞台表演经验,而且这次参评“梅花奖”,不仅得到了咱们广东粤剧院全体上下乃至广东粤剧界的大力支持,还有来自辽宁、福建、广西、广东等地以及南京本地的戏迷朋友专门来“打Call”,共同的“合力”,给予我充足的信心,一定努力赛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南都:马上就要去南京参赛了,你现在的心态怎么样?

彭庆华:就“平常心”吧,我们这次来南京,就是来演出,来交流,来把粤剧带给大家的。那就好好地去表演,演出自己应该有的水平。我的专场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那就是:“埋首耕耘,静待回响”。

亮相

文武双全 唱作俱佳

彭庆华,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一团团长、文武生,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彭庆华受家学熏陶,从小喜欢武术和戏曲,他嗓音清亮,功架扎实,造型威武,扮相英俊,富有朝气。在粤剧表演道路上,他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将詠春拳法融入戏曲表演,形成极具自我特色、刚柔并济的舞台表演风格。曾主演《决战天策府》《梦 红船》《青春作伴》《武松》《真假美猴王》《大明悲歌》《黄飞虎反五关》《林冲》《宝莲灯》《双枪陆文龙》《女儿香》《刺客》《风起南粤》《谯国夫人》等剧目,获得首届“中国戏曲演唱红梅大赛”金奖,第二、三、四、五届“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金奖,第九届、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以及“新世纪之星”“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韦栩滢 李倩妍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