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新书|马尔克斯等人与“文学爆炸”不得不说的故事

2021-04-26

何塞·多诺索与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本文作者

段若川,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米斯特拉尔——高山的女儿》《安第斯山上的神鹰——诺贝尔奖与魔幻现实主义》等,译有《加冕礼》《别墅》《恰似水于巧克力》等。她是我国最早开始研究和译介何塞·多诺索作品的学者、翻译家,与作家本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可以说《“文学爆炸”亲历记》是一部记载“文学爆炸”的随笔、回忆录或文学评论,但又区别于上述各种体裁。总之,作者站在个人的角度回顾了1962年康塞普西翁世界知识分子代表大会以来十年间“文学爆炸”的酝酿、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记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拉丁美洲作家、电影家、艺术家的人生足迹,他们的理想和奋斗、成功和失败、欣喜和苦恼……用不同的笔调为“文学爆炸”的主将加西亚·马尔克斯、科塔萨尔、富恩特斯等人描绘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肖像。

在《“文学爆炸”亲历记》中,何塞·多诺索分析了“文学爆炸”产生的原因。他回顾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拉美小说家所处的环境:孤陋寡闻,孤军奋战,被传统的地方主义牢牢地禁锢,文坛一片死气沉沉,各国作家之间互不通气。判断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否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作者所生活地区的现实,要求作者以克里奥约主义的文学大师为楷模。然而,作家们感到“大师们把他们的教诲之职拖得太久了”。他们终于从世界文坛中找到了自己可以借鉴的榜样:萨特、加缪、莫拉维亚、塞林格、戈尔丁、帕韦泽、乔伊斯、普鲁斯特、卡夫卡、托马斯·曼、福克纳……他们抛弃了西班牙语美洲经典作家“向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称臣”的做法,毫不犹豫地接受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和意大利人的影响,用“天生就是巴洛克式的、多变的、丰富的”语言讲话。用国际化的艺术手法创作,在美洲大地“神奇的现实”的基础上,创作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作品,1959年古巴革命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拉丁美洲意识”的觉醒。1962年由智利作家贡萨洛·罗哈斯主持、在康塞普西翁大学召开了世界知识分子代表大会,一大批著名作家参加了。他们之中有巴勃罗·聂鲁达、何塞·玛利亚·阿格达斯、奥古斯托·罗亚·巴斯托斯、贝贝·比安科、卡洛斯·富恩特斯、阿莱霍·卡彭铁尔等人。对古巴革命的热情支持和对美帝国主义的愤怒声讨,这种政治观点上的一致把与会者团结起来,国际学术会议变成了国际政治会议。会上大家倡议拉美作家要打破国界,团结一致,克服以前孤立的局面。果然,从那以后,各国作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正是他们共同培植了拉丁美洲新小说、“文学爆炸”的代表作: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1967),卡洛斯·富恩特斯的《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1962),胡利奥·科塔萨尔的《跳房子》(1963),何塞·多诺索的《污秽的夜鸟》(1970)等。1962年到1972年,这十年,在何塞·多诺索看来,是“文学爆炸”全盛时期的十年。

加西亚·马尔克斯、爱德华兹和多诺索等人合影,

中间为著名的版权代理人卡门·巴尔塞斯

如果说,康塞普西翁的世界知识分子代表大会上突然爆发的对古巴革命同情的浪潮使拉丁美洲各国知识分子统一起来、团结起来,那么,1971年古巴诗人帕迪利亚受到政治迫害的事件却为这团结统一画了休止符。由这一事件造成的幻灭也破坏了“文学爆炸”的统一性。可以说,从那时起“文学爆炸”开始从顶峰走向消亡。作为“文学爆炸”的主角之一,何塞·多诺索经历了这一运动的全过程。他说:“‘嘭’!‘文学爆炸’是一场游戏,也许更确切一点说,是一种培养液,在西班牙语美洲长达十年的时间内,滋补了疲惫不堪的小说形式,然后它即将消失——现在已经不怎么说起它了,大概会留下三四本或五六本精彩的小说,使人们还能记起‘文学爆炸’。”作者自问:“为了这几本书,引起那么大轰动,造成那么多喧闹,值得吗?哪些小说将会留下来?会流传多久?”这是作者在1971年写下的话。

加西亚·马尔克斯、多诺索夫妇等人,摄于20世纪70年代初。

本书中收入多诺索夫人玛丽亚·比拉尔写下的《“文学爆炸”的家长里短》,记述了几位拉美作家之间的真诚友谊。

《“文学爆炸”亲历记》出版十年之后,1982年再版时,何塞·多诺索写了《十年之后》作为该书的附录之一。当时正值加西亚·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多诺索说:“就像是给一个情节复杂且千头万绪的故事带来一个圆满的结局……”事到如今,曾经引起争论并且被诅咒的“文学爆炸”已经被人们接受了,“革命者被誉为圣徒”。原先作为试验的、假设的东西,现在成了大多数读者接受的语言,成为经典著作。“文学爆炸”的作品在各大洲的大学里讲授,成为论文题材,被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字。何塞·多诺索总结了“文学爆炸”的三个特点:第一,一大批最杰出的拉丁美洲小说同期发表;第二,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突然间取代了拉丁美洲典型的声音——诗歌;第三,绝大部分“文学爆炸”作家对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古巴革命的态度一致。现在,时过境迁了,当时的朋友已经离散,政治观点、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已经有很大悬殊,这一切不免令人感叹。然而何塞·多诺索并不悲观,他以欣喜的心情看到了“后文学爆炸”的一代青年作家正在崛起,虎虎有生气。他说:“或者,就像常常发生的那样,在辉煌灿烂的几代过后,将会有一个枯竭时期的到来?看来不像。如果把赌注押在阿雷纳斯、瓦克盖兹、阿西斯、桑切斯、斯卡尔梅达、伊莎贝尔·阿连德或者索里亚诺身上,可能会搞错。但是,如果没有他们,就会有另外一些人,因为我觉得精彩的拉丁美洲小说如今已经牢牢地在全世界站住了脚。”

《“文学爆炸”亲历记》

【智利】何塞·多诺索著

段若川译

“文学爆炸”主将之一何塞 多诺索的亲身经历

描绘一批才华横溢的作家、出版人、艺术家的生动肖像

记录一个欣喜与苦恼、理想与现实交织的文学时代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