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千年窑场的神秘面纱,200余件“龙门”遗粹国博展出
22日,200余件龙门遗粹将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揭秘山西省河津窑址的考古发现,讲述这里的制瓷工艺、装饰手段和人文内涵,以及制瓷业的兴衰和商品流布情况。
山西河津古称“龙门”,北宋时因境内有黄河渡口而改名河津。专家介绍,河津位于黄河与汾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自唐代起,瓷器生产历千年不绝,留下了大量传世瓷器。公元12世纪前后的宋金时期,河津因靠近政治中心开封,人口增加、经济繁荣,瓷器生产达到鼎盛。2016年,文物部门抢救性发掘河津固镇宋金瓷窑遗址,不仅填补了这一地区无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为国内外相关瓷器文物找到了烧造窑场,而且揭示出完整的制瓷产业链,为研究宋金时期河津窑的制瓷流程、烧窑技术、装烧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堪称中国陶瓷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展厅里,河津窑址出土文物150余件组,以及全国各地著名收藏机构的传世瓷品80余件,分瓷耀龙门、匠造瓷艺、瓷韵雅趣、瓷业流布四个单元,揭开千年窑场的神秘面纱。
白地剔花填黑书法八角形枕、长治窑虎枕等陶瓷枕是河津窑最具特色的产品。其中,剔花填黑彩是河津窑瓷枕最主要、也是最具标识性的装饰技法。专家说,为了追求黑白突显的装饰效果,河津窑工将剔花与黑填彩结合运用创新,画面对比鲜明,极富立体感。
细看一件件河津窑陶瓷器,各式装饰花纹别致有趣儿。光是花卉纹就有牡丹纹、莲花纹、菊花纹、梅花纹等。诗文也是河津窑产品的一种特色装饰,书法流畅俊逸,文字内容或唐宋名家诗词,或地方文人佳作。专家介绍,瓷器上的书法表现形式多样,且错别字极少。在具有工匠传统的瓷器上,呈现出完全可与文人比肩的书法之作,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前所未见的。河津窑瓷器常见的装饰题材还有婴戏图,一幅幅儿童踢球、摇扇、玩陀螺、打瞌睡、观察小动物、读书等生活场景,让观众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及风俗文化。
此次展览将持续三个月。国博还通过情景还原、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再现制瓷作坊、瓷窑炉、水井等考古遗迹场景,方便观众读懂瓷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