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文学报40年|忽培元:不负东方第一枝

2021-04-08

40年

回眸

对于一张以文学命名的报纸来说,40年的岁月,是时光的丰厚馈赠,更是一往无前的动力所在。40年激流成曲,奔腾而来,它属于每一位文学读者,属于每一位作家,承载时代的记忆,蕴藏关于未来的想象。生机之中,有着大众波澜壮阔的内心,也回响着属于文学的浪潮。我们约请多位作家回望一起走过的温暖旅程,也为自过去延伸向未来的这份友情留下文学的见证。

不负东方第一枝

忽培元 / 文

作家、国务院参事

眼下各种报刊汗牛充栋,《文学报》捧起总令人眼前一亮,不通读完放不下手。这是为什么呢?

几年前我到新疆搞过一次基层文化生活的调研,发现好些行业的专业性报纸在乌鲁木齐公共图书馆阅览室都没看到,可是却看到了上海《文学报》,甚至到了更偏远的喀什、和田,图书阅览室的报架上也赫然摆着《文学报》。可见这张创办于上海的文学专业报纸影响有多深远。

在喀什,我问图书馆馆长,为啥把《文学报》和《人民日报》摆在一起,那位乌兹别克大胡子瞪起眼睛认真回答说,因为看的人多。在和田市,我问一位图书管理员为什么要订阅上海的《文学报》,那位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嫣然一笑说,主要是当地的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还有在校中学生都喜欢看,说这张报纸办得活,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可以随时了解国内外的文学创作情况和国内主要作家的创作实绩。

她还说不少年轻人,包括她自己都是由于经常阅读这张报纸,才开始逐渐爱上文学和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我对《文学报》更加刮目相看,成了她的忠实热情的读者和作者。

当着又一个春寒料峭时节,京城北海公园的迎春花终于开了。是经历了漫长冬季的冰雪严寒之后热烈绽放的。那金灿灿充满生机活力的五瓣花朵,精致淡雅,令人神清气爽,同时也感受到豪气勃发,使你倍受鼓舞。由此很自然就联想到了《文学报》。

回味起来,这张报纸总给人以新鲜活跃的惊喜,同时又充满大胆探索、开拓进取的活力。

它诞生于文学的早春,同样也是经历过“冰雪严寒”的锻打之后。1981年4月初,在中国文坛由沉寂努力振颤复苏,继而经历过艰苦曲折的理性反思之后,老酒开坛,醇香四溢般的东方第一枝迎春花赫然开放。又若英姿勃发的一株小树,面向大海,临风挺立。她从华东大地,深厚的生活沃野中生根,叶片上带着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新鲜露珠。犹若妙龄少女,自信满满高举一面旗帜,华丽登场。真可谓“料峭时节报春帜,飘然沪上展丽质,曾经苦寒九州赞,不负东方第一枝。”

四十年来,这份由茅盾先生亲笔题写报名,文学和文化界前辈,杜宣、峻青、哈华、姜彬、刘金、栾保俊等六位老作家发起创刊,茅盾、夏衍、巴金、曹禺、冰心等一直悉心呵护的文学专业报纸健康成长。

四十年来,《文学报》团结了全国一大批作家和评论家,培养扶植了一大批优秀作者。正由于几代有识之士和文坛才俊的默默耕耘和潜心浇灌,这棵根红苗正的小树才得以茁壮成长,发育成文坛风云中独立挺拔,足以遮荫播雨,扛风护苗的大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锋引领与号角灯塔的重要作用。

上海是一座智慧的城市,背靠九州面对四海,易得风气之先。作为海派文化的发祥孕育之地,原本就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大码头、桥头堡。难怪这片东方宝地,会是产生和容纳新思想新文化和新风尚的一片热土。改革开放年代,必然催生更大奇迹。文学当然也不例外。以鲁迅和此后的巴金等文学前辈为领军的几代文坛翘楚,八仙聚海,各领风骚。他们以卓越的创作实绩与研究成果奠定了《文学报》不竭的创新动力和坚守底气。《文学报》的精气神和正能量,正是来源于此。

“疾风知劲草,路遥识马力。”精神焕发而后劲十足的《文学报》,你新锐精致,文采飞扬,总给人以震撼与惊喜,同时发人深思。你包容宽博,兼收并蓄,对各种类型的作家和各类作品,都能给予同等的关注与呵护。风雨来时,你旗帜鲜明掌控着捍卫真善美的大船不偏离正确航道。香霾迷雾中,你坚守底线,总能以辩证思维把握方向,衡量和鉴识作品区分成色。你群贤聚汇,苦练内功,编采人员的专业素质令人心悦诚服。

总之,我们热爱的《文学报》四十岁了。正是蓬勃青壮,在此向你鞠躬致敬,愿你岁岁常青。

■ 《海上学人》

策划:本报编辑部

新媒体编辑:袁欢

1981·文学报40周年·2021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