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长安三杰之二——石鲁

2021-04-07

石鲁(1919年-1982年),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县人。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现代革命家、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当代中国画家。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

石鲁是一个富有艺术天赋和艺术灵感的人。他说:“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绘画艺术,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立足。”他一生充满艺术激情,视艺术为生命,对艺术的追求达到了奋不顾身的程度,最重要的是他坚持了正确的艺术道路,抓住了传统和生活这两个根本点。

石鲁敬畏传统且抓住了传统的精髓。少年时,他曾熟读《诗经》《古文观止》等,打下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底。他在63岁时撰写的《学画录》,集中反映了他精湛的艺术见解和渊博的传统文化修养。品读石鲁的画作,犹如读诗读史,意蕴深长。石鲁笔下的秦岭、华山、黄土高原、领袖和人民,所表现出的史诗般气派,深刻反映了他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深刻內在联系。

石鲁是一位极具创造精神的艺术家。对于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美术史来说,石鲁以其鲜明的个性张力与强烈的艺术风骨,备受人们的争议与关注。在其他短暂的艺术人生中,以全部的热情与生命为代价,实现了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艺术创新的艰苦探索。他从一个封建旧家庭的叛逆者、一个以美术为武器的革命战士、一个新的绘画风格的开拓者,升华为一个与现实命运展开殊死抗争的艺术殉道者,从而成为20世纪命运最坎坷、最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之一。

石鲁的艺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0年代和50年代,以比较写实的通俗人物故事画宣传社会革命,代表作有木刻版画《打倒封建》和彩墨画《长城内外》。第二阶段60年代,一方面以叙事、抒情、象征手法结合的巨幅历史画《转战陕北》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以《南泥湾途中》等一批新花鸟画成为“长安画派”较有影响力的画家。第三阶段70年代,他以花鸟大写意为主,创作了一批极具个性化的诗、书、画、印,具有强烈的主观表现性,以强力提按的用笔和激烈抒情的品格构成了对传统书画的变革,成为书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艺术家。

著名艺术评论家刘曦林在《石鲁的人生旅程与艺术风神》一书中说:“石鲁是个天才,全才。在当代艺坛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同时具有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的敏锐,同时在诗、书、画、印的综合成就上达到如此的高度。”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