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牛转乾坤,祈福长安: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

2021-02-21

在2021年新春,牛年到来之际,中国文物报社联合西安博物院等44家文博机构,共同策划以“牛转乾坤”为主题的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2021年2月14日,我专门前往西安博物院参观了这个展览——

正值大年初二,博物馆很热闹,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在西安博物院一层临时展厅举行的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受到大家的喜欢,展厅内人头攒动。

走进展厅,迎面搭建起巨大的帷帐,背景为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也可以看到好几辆牛车,与牛年的主题相互呼应。

展厅之中,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用写有汉字的方块,努力去拼凑跟“牛”相关的成语,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旁边还可以盖“牛”戳。

1、生肖故事:生肖文化的源与流

十二生肖也称“十二时”或者“十二属相”, 由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与干支纪年中的十二地支相对应,每个生肖对应一个年,以十二年为一个轮回。

相传,十二生肖为黄帝所立,以十二生肖为题材的文物不胜枚举,西安周围的唐墓出土大量十二生肖陶俑。这些陶俑均为兽首人身,昂首挺胸,象征轮回。

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十二生肖反映人类对动物的崇拜,体现了中国人与动物亲善的关系。因此,很多人将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一种年俗文化。

2、金牛迎春:历史文化中的牛

早在数千年前,牛就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既是工具和财富,也是食材和祭品;既是凡间伙伴,又是天上神明。牛以其善耕种的能力,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又以其勤劳奉献和昂扬奋进的品格,成为人们追求的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把牛用于耕田;汉武帝统治时,搜粟都尉赵过创造了“代田法”,在地里开沟作垄,沟垄相间,培育作物。因此,牛耕得到广泛应用,牛的地位越发重要,成为了“六畜”之首。

在中国古代的墓葬中,经常可以看到随葬的陶牛,造型生动,惟妙惟肖。它反映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认为这些陶牛在地下依然可以为墓主人服务,能够进行耕种劳动,也能提供肉食来源。

汉代陶牛

唐代陶牛

元代陶牛

周代祭祀时,牛、羊、猪俱全,才可以称为“太牢”。如果缺少牛,只能称“少牢”。在“三牲”中,牛最为珍贵,只有天子才能够享用。当时,跟祭祀有关的文字,如牺、牲、告等,都以“牛”为部首。

因此,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经常可以看到精美的牛纹饰,占据着青铜器最显眼的位置。这些牛纹饰往往比较生动写实,并且具有一些神灵崇拜的意味。

这里展出的一件商代三犀铜鬲,1974年在西安市大白杨废品库征集。铜鬲的腹部有三个立体浮雕兽面,长角宽耳,突目大鼻,呲牙咧嘴,好像牛头。

商代三犀铜鬲

汉代虎牛格斗镂空长方形饰

唐代□郡太守牛符

牛还是一种亲切温和的动物,忠厚老实,值得信赖。古代,人们骑牛出行,或者让牛拉车,常与老人、孩童、淑女为伴。在民间神话中,道家的仙人经常骑青牛,老子李耳,乘牛西游。

这里陈列着两辆陶质地的牛拉车,出土于西安周边北朝时期的墓葬,真实的展示了当时人们乘坐牛车的形象。牛埋头前行,双角卷曲,体形健壮,四肢短小;牛所拉的车,外观呈方形,前方开有门,两侧有轮子。

童子牧牛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骑牛而往,阡陌小景,洋溢着春意盎然和朝气蓬勃的气氛。这种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正是文人雅士追求的生活。

北朝陶牛拉车

清代青花山水人物牵牛纹盘

清代设色牧牛图(局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