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竹石,静闲得之
原标题:风花竹石,静闲得之
先人曾谓:『山得石而雄,水得石而清,园得石而秀,谷得石而幽,洞得石而奇,屋得石而雅,人得石而乐』。石头有何奇趣,竟对天地人间造此不凡之功!
山石厚重而不迁,人们一开始对石怀有崇敬之心,甚至将山水神格化。但随着物资的富足,见识的发扬,渐渐从静观自得的从容生活态度中体会到了山水的美感。《诗经》即有描绘壮美山河的诗句,而《楚辞》则在自然山河中酝酿发抒个人情志,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也。
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人们寄情山林的缘由,是由于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不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于是『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将崇山峻岭一一纳入画境,缩龙成寸,借『百仞一拳、千里一瞬』之景来寄托江湖之思、林泉之意,开启后代赏石文化之源流。
于文人而言,赏石则是悟禅养性、品味人生的道法。古人云:赏石者乃以禅心入道。能有这种悟性的人,往往对『贵形而贱神』、『贵眼而贱心』的赏石观不以为然,他们重视的是心灵的感受。林有麟说:『法书、名画、金石、鼎彝,皆足以令人脱俗,而石尤近于禅』。所谓『石中有机锋,拳石可纳五岳』,五岳一拳,一拳石玩,禅意释石,石示禅意。
至于今人,玩石则是良好心态的养成,不是自我的张扬。石头的自然、坚贞、高洁、孤介、沉稳、恒久等品性,与优秀的人格何其相似,所谓『藏山于身,读山于神,化隐隐入丘樊,得清气于自然』。寄情于石,以石励志,以石修身,以石悟道,石乃此生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