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写《竹石》的郑板桥,也有他温柔的一面

2020-05-24

古道西风,羊肠崎岖,一匹瘦驴彳亍而行。夕阳西下,驴背上的身影落寞而凄凉。曾在世人面前自嘲“难得糊涂”的郑板桥,茕茕独行。清绝的面容布满沧桑,眉眼间却透着缕缕柔情。

一袭青衫,遮不住风流儒雅;一身傲骨,不屑于随波逐流。纵然偷得浮生半日闲,也只能偶尔装装糊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烟火凡尘间的牵挂,时刻心心念念,又如何糊涂呢?

郑家虽不是显赫望族,却也是儒学极浓的书香门第。但郑板桥出生时,家道已然中落,且三岁丧母,与父亲四处飘泊。

幼时聪慧,四五岁时即能吟出“其人如碧梧翠竹,其志在流水高山,”从此博得神童之名。

人不风流枉少年,而郑板桥的风流更是早于旁人。儿时既与恩师的外孙女王一姐朝夕相处,名分上王一姐与郑板桥属于姨表姐弟,正可谓两小且无猜,青梅伴竹马。

才情俊雅少年郎,在姐姐的呵护与宠爱中渐渐长大,温柔且专情,眼波流转间,皆是柔柔爱意。

怎奈封建礼教讲的是“父母之命,婚妁之言,”羞涩的初恋如花蕾,还不曾娇媚绽放,便于风雨飘摇中凋零。红楼隔雨,鹊桥无路。

王一姐悲情出嫁,郑板桥奉命娶妻,情真意切又如何,咫尺间却如天涯海角。

经年之后,与初恋偶像相遇,郑板桥难耐相思之意,遂提笔写下“回首当年娇小态,”落笔滴泪,泪湿衣衫忆往昔,而往昔不堪回首,最后只能“都付与、风吹梦杳,雨荒云隔。”

虽然一往情深且不能自己,然世事本无常,怎是一个文弱书生所能改变?

一段纯真恋情,消散于流年深处,成为永久的痛。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空怀凌云志,终不能仗剑走天涯。郑板桥唯有苦读诗书,但最后只考取中秀才。

才情满腹,消磨在柴米油盐琐碎中,不得已举家来到扬州,以卖画为生,唯有画笔才能脱离凡俗。

一支笔,挥毫泼墨尽展平生快意,人生虽艰难,拘泥于各种礼法,而画布之上却可以纵横驰骋。画竹、画兰,画梅,浓淡皆相宜;吟诗、作文、书法,笔笔皆清高。

郑板桥爱竹,于是笔下翠竹葱茏。有清风拂面的春竹,有云山雾罩的夏竹,有韵味清雅的秋竹,更有傲霜飞雪的冬竹。

人生如竹秀于林,正是郑板桥所追求的一种品格、愿望、意境与超味。

但人生终不能脱俗,对于仕途的渴望,还是让他放下画笔,离开生活十年的扬州,转而奔赴京城,以期求取功名。

一介布衣,无钱无势,注定无功而返,失意落魄之余,转而寄情于山水。流连于江西、通州之余,却收获了人间至善友情,与画家金农、黄慎等成为人生知已。

本是性情中人的郑板桥,对友情也是倾情付出。有一次听信传闻,画家金农因病逝去,郑板桥披麻戴孝恸哭不止,直到有人再次传信,说明金农并没有死,只是病重已经康复,郑板桥破涕为笑,并千里致信问候。

乾隆元年,四十四岁的郑板桥得以进士身份,补了一个小小县令。身为父母官,郑板桥不改初心,依然以风骨柔情示人,且不论尊卑贵贱。

卖不出扇子的老妪,孤苦无依,让郑板桥想起童年,待自己如同已出的继母,于是欣然提笔作画,画扇转眼售空,老妪得知是县太爷则叩谢不止。

青年学子韩镐投师无门,困顿于草房之中,郑板桥怜其才,不惜出钱出力帮助,并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给予鼓励,而韩镐不负师恩学有所成。

乾隆十四年,潍县大旱,灾情严重。郑板桥情系百姓,出台许多惠民政策。

但官场黑暗由来已久,许多官员趁机巧取豪夺。一位钦差送来银子二百两,郑板桥心知肚明,回送礼盒中只有一首诗:“芝麻郑燮拜尊翁,馈赠恩深却不恭。金银有数终须尽,无限情怀空盒中。”

百无一用是书生。而郑板桥则以笔为武器,在强权当道官商勾结中,左冲右突,以文弱之力保护自己维护贫穷百姓。

达官贵人讥讽他是“嬉笑怒骂皆由已”的小丑;所谓文人嘲笑他“插诨打科”毫无雅士之风;妒忌者将他培养青年才俊炒作为“好男风”;更有无聊者摇笔弄杆将他写进小说里,佝偻骑瘦驴的疯癫形象泼墨人间。

谣言如利箭,一支支刺向他。青衫如此单薄,怎挡得利箭如雨;尘满面,轻霜染鬓角,瘦弱之躯怎堪风雨侵袭。

面对尘世纷扰,琴棋书画陶冶之情操,诗词歌赋浸染之灵魂,只能默默收敛,留给世人的只是苍凉而孤独的背影。而世人只知郑板桥以“怪”出名,却不知怪从何来。

郑板桥诗意地行走江湖,然世间不平事,岂是双脚便能踏平的?

疲倦了,他不想戴着面具生活,更不想将毕生才学,浪费在官场周旋之中。于是,官场之中少了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多了些精明的达官贵人。

郑板桥无官一身轻,从此放逐山水间。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沧桑漫漶间淡泊随意,世事纷繁里宠辱不惊。

但苦难却从不曾远离于他,妻儿的相继离世,再度将他抛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夕阳下走来了孤独的郑板桥。一世倾情,尽皆付于东流水,晚年孤苦无依。

柴门小院,轻轻叩响。清瘦男子自称是郑板桥,只想讨碗水喝。开门的老妪眼前一亮,此人莫非就是女儿经常念叨的郑板桥吗?请入室内,墙上挂着郑板桥的题联。

一位素净淡雅的小女子款款走出,希望郑板桥为其题诗一首,郑板桥境由心生挥笔写下《西江月》,“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词句清丽柔情婉约,更令女子倾心不已。

老妪终于言明心意,愿将女儿许其为妻。

终其一生皆不如意的郑板桥,却在凄凉黯淡的晚年,与一位叫饶五的女子谱出一段风流佳话。

情知所起而缱绻,意知所终而欢娱。两情相悦,却只叹春霄苦短。

颠沛流离清苦一生,终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而得知自己被戴上“扬州八怪”的桂冠时,换来的只是沧海一声笑,怪与不怪唯有自知。

本是潇潇洒洒风流子,坠入人间不染尘。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才是大丈夫,且一枝一叶总关情。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