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透过“孔方”看历史 “中国古代钱币展”在国博开幕

2021-02-10

新京报讯(记者 张畅)我国最早的钱币是什么?明清时期的银两为什么叫纹银?古代铸币的流程是如何演进的?2月9日开幕的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钱币展”,能一次解答你的这些疑惑。

据了解,本次展览从国博20余万枚馆藏钱币中精选出1800余件珍品,辅以其他类别文物200余件,分“序厅”“泉林漫步”与“圜宇方圆”三部分进行展示,系统呈现了中国古代钱币发展体系及其所承载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丰富内涵。该展为长期展览,地点为南11展厅。

展览序厅部分,一幅欧亚大陆钱币地图及一组中原周边地区及国家钱币,直观展现了中国古代钱币在世界钱币发展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展览第一部分“泉林漫步——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分为“异曲同工”“周圆函方”“五铢改制”“宝通千年”等七个单元。

展厅一角。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该部分前三个单元,通过先秦时期至隋代的半两钱、五铢钱等钱币,介绍我国古代钱币的起源以及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同时展现了五铢钱这一我国古代流通时间最为长久的钱币形态及其历史内涵。

第四单元主要通过唐代至清代的铜、铁、铅等金属铸币展示我国古代钱币由纪重货币向名目化货币的历史进程。第五单元主要通过馆藏贵金属钱币及相关展品展现我国古代使用金、银作为贮藏、支付与流通等手段的历史。第六单元主要通过纸币及相关钱币展现我国作为最早发纸币的国家的纸币使用历史。第七单元主要通过清末机制银元及铜元展现我国近代币制改革进程。

清代四川卢比。这是我国最早的铸有人像的银币。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展览第二部分“圜宇方圆——古代钱币中的社会生活”分为“资币轻重”“货币战争”“食足货通”“孔方万象”“泉铸岁远”五个单元。主要通过馆藏历代铜铁权及曾在历史中流通过的虚值钱、减重钱等文物展示我国古代衡制变迁及其对钱币重量、质量、材质等的影响。同时展现了馆藏钱币铸造、印刷、锻压相关文物及辅以模型、多媒体展现我国钱币制造技术发展的过程。

新京报记者 张畅 摄影记者 浦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