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李振伟|昔年月旦评 莫作等闲看——吴湖帆评元明清22家画杂说

2021-02-05

昔年月旦评 莫作等闲看

——吴湖帆评元明清22家画杂说

文/李振伟

有做文章者,就有评文章者;有作书画者,就有评书画者。

如果说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是正规军的话,那么,还有一种品评就如同特种部队,其着墨无多,直取神髓。论者通过对比感兴,点到为止,但又属句夸张,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能引人无限遐思。如南朝袁昂《古今书评》,南宋敖陶孙《臞翁诗评》,元赵孟頫《评宋十一家书》,以及明李开先《中麓画品》等,分别从诗书画各领域对前人作品作出颇有意味的品评,诗性的手法、意象的比喻,竟使评语本身也成为可供玩味的对象。

而将诗书画打通并能彼此互喻、游刃有余的要数海上吴湖帆了。

吴湖帆作为近代画坛盟主,其家学深厚,文采非常,凭乃祖之收藏,遍览历代名迹,作画吟诗无所不擅。他所品评前人之隽语,与袁、敖、赵、李稍有不同,以书法做参照来评绘画,如周伯通左右互搏术,精彩之极,尤可看出其才之漫漫。

如开篇评赵子昂画,谓如定武兰亭,“神韵出众,疏宕欲仙”,黄子久如二王书,“天真平淡,处处自然,而品格之高冠冕千古”。书中“二王”为帖学之圭臬,以之喻黄公望,颇为允恰;而“定武兰亭”则为唐刻王羲之书,横跨碑帖,似乎也是暗喻赵子昂融“南北宗”于一身。这一比,把二者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赵、黄二人在明清两代的影响,确实堪当此誉。

再如评王蒙如孙过庭书谱,“变化多端,无往不可”。王素有“笔力能扛鼎”之誉,且其画面以繁密著称,似乎与书谱“渴猊游龙”之风不甚相合,所谓“变化多端,无往不可”,应是说二者用笔之随意流转,笔笔皆妙,但另一方面,王叔明在“元四家”中,被认为是才情最高的,吴氏在这里似乎更多的是以书谱之态喻其之才,思维之跳跃令人为之激赏。

又如评王石谷如名状元殿试卷,“处处谨慎,笔笔讨好,功夫却不小也”。看似评其作画的态度谨小慎微,但最终还是落到王石谷的绘画风格。状元殿试卷,众所周知,笔迹工整,一丝不苟,所谓“馆阁体”是也。以之喻石谷画,非内行者也能顿时明了,此正其微妙之处。除了王氏绘画与状元殿试卷二者表面风格相似外,似乎吴湖帆还考虑到了王石谷曾为康熙画《南巡图》长卷,这也相当于王氏的“殿试”。“处处谨慎,笔笔讨好”的画家不在少数,但能被皇帝钦点作画的却屈指可数。当年康熙征召画师,石涛也曾跃跃欲试,但终因其绘画风格不适合为皇家服务,康熙宁愿舍弃近在京内的石涛,而召来远在江南的王石谷。

然而,以“六朝造像题字”喻金冬心画,则未免落入窠臼,或者说是被金农本身的书法形象所“绑架”。金农的“漆书”刻意追求浑朴钝拙的金石之趣,确实“古茂可爱”,可能除了“六朝造像题字”无法找出更为恰当的比喻。可以说,金农把自己的书画完美地结合起来,似乎是最合适的解释了。

仿古山水册之一 纸本设色 32.5×28cm

仿古山水册之一 纸本设色 35×31cm

仿古山水 纸本设色 136×68cm

扇面 纸本设色 28×60cm

扇面 纸本设色 28×54cm

凝思(三联)纸本设色 40×30cm×3

大菩萨 纸本设色 136×68cm

河北考察之苍山石佛堂 纸本墨笔 46.5×36.5cm

河北考察之农舍一景 纸本墨笔 46.5×36.5cm

文房图

李振伟,斋号宣堂、海棠书舍,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画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美术书法摄影专委会委员,中国汉画学会会员。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导师陈传席教授。专攻传统书画,兼善古典文学、诗词文论,作品文雅温润,颇有古意。

著有《钱选〈浮玉山居图〉研究》《人美画谱·任伯年花鸟》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传佛教雕塑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中国画院史”、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个人画展,策划组织多次学术讨论,作品刊载于《中国书画》杂志、《艺术市场》杂志、《中国美术报》等学术刊物。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