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朝气 | 新上海城市里的舞蹈家

2021-01-28

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我们用青春去奋斗,慢慢的我们成熟了,成长了,稳定下来了,但这个城市,却是越发展,越有年轻的朝气。——黄豆豆

黄豆豆,1977年出生于温州,中国内地舞者,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为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新文艺工作者联合会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

从12岁进教室,18岁时,凭借作品《醉鼓》,登上春晚舞台,从而走人了千家万户的视野,一举成名。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他以领舞者的身份,带领中国舞团展示了一曲《太极鼓舞》,把中国的舞蹈带向全世界。美国媒体曾评其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年轻编舞家之一”。

在很多人看来,黄豆豆并不具备成为舞者的基础和天赋。天生矮小的他,靠着每天坚持“倒吊”,终于把下肢拉长了3公分。凭借着那拉长的三公分,黄豆豆离开了家,考取了梦想中的上海舞蹈学校。

专业的老师、良好的高素质教育、严格的训练,少年时期的豆豆在上海接受了高质量的舞蹈启蒙教育,也付出比同龄人加倍刻苦的努力,每一滴汗水、每一分钟的疼痛与坚持都是他坚定前行的见证。19岁那年,黄豆豆拿下舞蹈界最高奖项——全国舞蹈比赛大奖,在上海他迈出了梦想的第一步。

舞蹈作品《醉鼓》

24岁的时候,黄豆豆突然发觉自己最需要的已经不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思考。于是他开始尝试编舞,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一步步走着,他发现自己似乎能够胜任。他一直坚持着走创作型舞者的道路,2004年,由他自编自演的首部独幕舞剧《黄土地》在日本横滨成功首演。

2005年,赴美国学习的经历让黄豆豆彻底完成了从手舞足蹈的人到创作型舞者的艰难转变。2006年,黄豆豆受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邀请,和谭盾、张艺谋合作歌剧《秦始皇》。

接下来的数年里,黄豆豆又接排了法语歌剧、百老汇音乐剧、世博主题演出等一系列剧目。他凭借一腔热血与无限努力,真正实现了将中国舞带向世界的梦想。

对于上海,黄豆豆有着很深的情感,他不止一次这样说,我梦想的实现都与上海这座城市有关,没有上海,也就没有我现在的事业。

上海是一座胸怀宽广的城市,讲各种语言的人们,都可以非常自然地融入到这座城市的生活之中。上海也是一座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城市,来自五湖四海,怀揣梦想的人们汇集在这里,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实现着自己为之奋斗的青春之梦。

“我是一名新上海人,12岁来到上海就此扎根。”黄豆豆清晰地记得,那是1989年,“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学生坐了一天一夜的轮船,在十六铺码头上岸,换了好几辆车。就是在延安西路坐上了57路,一路往西郊去。一晃32年,同一条马路变得更有朝气了。”在黄豆豆眼中,“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用青春去奋斗,慢慢成熟、成长,而这座城市却是越发展越年轻,越有朝气,市民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工作效率越来越高。”

2010年,黄豆豆在为上海世博会主题演出编舞时,灵感便源于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在上海这座城市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从外形到气质上面都不一样,”因此不同于传统舞蹈中追求整齐化,黄豆豆选择用一半职业的舞者,另外一半就是招所有的世博的志愿者,高矮胖瘦,一群人一台人站在一起,充满活力与朝气。

从12岁踏上上海这片土地,为梦想求学,第一次登上上海的舞台,表达自己,直至在国际舞台上一舞倾世界的著名舞蹈家,黄豆豆在上海舞出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海派文化是什么?

“朝气。”黄豆豆说,“很幸运生活在一座有朝气的城市,作为舞者也要舞出朝气来。”

海派艺术系列视频 / interviews

为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弘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聚焦海派艺术传播与传承,推动艺术融入生活,艺术走进大众,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亚振海派艺术馆,共同推出的海派艺术传播传承系列活动已正式拉开帷幕,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派艺术系列视频第一季已于近日正式发布上线,十位海派艺术家将分享他们对于海派文化的传承和对海派艺术的探索故事,欢迎持续关注~

-END-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