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模仿《将进酒》写《将进茶》获鲁迅文学奖,诗作水平至今争议
讲正题前先来读一个小故事:贾宝玉跟着父亲贾政游览大观园,身后还跟着一群门客。贾政想考验儿子的真实水平,隔一会就让他题匾额对联,无论宝玉怎么题,那群门客都说题得极好,极妙,即使宝玉套用前人语句,他们也一个劲叫好。
在文学界,套用前人模式的情况并不少见,李白也套过崔颢的《黄鹤楼》。但套得好不好却不是作者说了算,还得看大众买不买账。6年前,四川大学文学教授周啸天因为一首《将进茶》斩获鲁迅文学奖的事,就引发了广泛争议。
看标题就知道,这篇作品是在模仿《将进酒》。每个人上学时都学过《将进酒》,哪怕对文学不太感冒的学生,也能从字里行间品出李白纵酒高歌的狂放之风,百读不厌。李白堪称史上劝酒劝得最成功的的人,这首劝茶诗的水平又如何呢?
一千个读者自然有一千个林黛玉,根据作者周啸天自己所说,《将进茶》是他2010年写成的诗作,起因是聚会时常有人劝他喝酒,他不擅长喝,只能百般推辞,旁人笑诗人怎么能不喝酒?于是周啸天便模仿《将进酒》写了此篇,标准按旧体诗来。
2014年8月11日,周啸天的《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出现在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诗歌奖获奖名单上,称赞这首诗水平高者有之,质疑其为“口水诗”者亦有之。在笔者看来,《将进茶》与《将进酒》之间的差距,还是有点大的。
既然周啸天把自己的作品定义为旧体诗,那至少应该遵守基本的平仄格律等标准,如果真的有令人惊艳的妙句,暂时抛开规矩也是可以的,但纵观整篇《将进茶》,并不能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佳句,反而给人一种碎碎念的感觉。
开篇的“世事总无常,吾人须识趣;空持烦与恼,不如吃茶去”就是套了佛家的一句妙语“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看不出作者的新意,两者放在一起对比有生搬硬套嫌疑。
好的诗必然有作者自己的思考融入其中,举个例子,曹雪芹写过《五美吟》诗,他悲叹昭君的命运,却并没有像前人一样千篇一律骂画工,或者骂汉元帝,或者说昭君多么可怜,而是对准昭君悲剧的成因: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她生在那个时代,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你汉元帝就算不重女色,为何让昭君的命运被一个画工左右呢?这就是曹雪芹别出心裁的地方,脱出了俗套,有自己的见解。再反过来看《将进茶》,辞藻堆砌得很整齐,但读下来并没有余韵悠长的感觉。
诗中有不少搬运典故的句子,比如“龙井雀舌绿玉斗”、“妙公垂手明似玉”,这里的“妙公”指的是《红楼梦》十二钗之一妙玉,妙玉曾经请宝玉、黛玉、宝钗喝茶,用一只绿玉斗给宝玉斟茶。夸妙玉的手好看,就是融合典故了吗?与茶有何关系呢?
通读下来,此诗只能让人看到“有个人在喝茶”,看不到茶的魅力,更看不到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槽点太多,也难怪至今都存在对鲁迅文学奖的质疑了。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