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节 我们的中国情
作者: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校老师 谢萍
我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凝聚,记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习俗演变的文化的传承与沿革,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门的敞开,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许多孩子热衷于过“洋节”,而忽视“中国节”。在一些人眼里,这是“崇洋媚外”,遗忘了民族文化的“根本”。但实际上,孩子们对传统节日表现出的冷淡,并不是他们不热爱中华民族,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是社会大环境对“洋节”的过分渲染,对传统节日文化挖掘不够、载体单一,使得他们没有深刻地了解这些优秀文化的精髓,以及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价值。
开展“我们的中国节”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每一个“中国节”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赋予独有的主题:“团圆·春节”、“喜乐·元宵”、“感怀·清明”、“尚爱·端午”、“和美·中秋”、“孝善·重阳”……培育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团结和谐”的家国情怀
春节、中秋是我国两大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饱含着对家乡的眷恋、对祖国的热爱。有了伟大祖国的蓬勃发展,才有家乡的腾飞,才有小家的和美,所以爱家、爱乡与爱国应该是紧密联系的,当我们充分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寄托着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福。当我们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利用这两个团圆的节日,培养家国情怀,传承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添动力。
“自尊自信”的民族认同
每一个传统节日,各族各地都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俗:春节,吃团年饭、贴春联、舞狮舞龙、逛庙会,怡然自得;元宵,赏灯、猜谜、划旱船扭秧歌、吃元宵,乐在其中;中秋,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竖中秋……汉族人民的文化活动,少数民族的习俗传承,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各族人民热爱祖国,自尊自信,这是共通的。过好“中国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感恩先祖”的孝善情义
中国传统节日凸显了中华优秀文化提倡的“忠孝”,或因忠孝而感节日,或因缘节而行忠孝:端午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清明节缅怀先烈、纪念爱国忠臣介子推;重阳节陪伴、慰问老人们……感恩先祖的无私奉献,为后人开创的美好生活,孝善情义深深根植于传统节日当中。同时,我们应该赋予传统节日时代新内涵,在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让所有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通过“我们的中国节”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让学生了解“中国节”,与家人共度“中国节”,与同伴、老师分享“中国节”,进而爱上“中国节”,增进家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