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永恒的凝视——巴荒艺术寻根之旅

2021-01-15

巴荒

她是以油画创作为主的跨界艺术家,也是80年代中国唯一一个独闯西藏阿里无人区,以超越自我与西藏人文的厚重艺术著作引起强大社会反响的女艺术家,曾一度引发“巴荒现象”的思考。其油画作品《流》斩获1980-81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铜奖,《藏人肖像》《冈底斯》《穿彝装的肖像》《风景》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国内外机构和学者收藏;出版《阳光与荒原的诱惑》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妇女读物奖”银奖,出版《西藏古文明之旅》斩获台湾新闻出版最高奖“金鼎奖”,出版《废墟与辉煌》获“第五届中国民族图书奖”铜奖。

她叫巴荒,原名蔡蓉,成都人,籍贯福建厦门。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设计专业77级本科毕业。曾任大学教师、编辑和记者,现从事绘画、摄影和文学等艺术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北京油画学会理事。

20世纪末巴荒孤独远行后为艺术界带来了“荒原文化”,随后她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在此期间,巴荒并未停下脚步,带着“我是谁?”关于生命的主题,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寻根之旅。《巴荒作品·永恒的凝视》是巴荒再次回归公众视野所推出的图书。

12年前,巴荒开始构思并着手一本涵盖自己艺术与精神历程的绘画图册。使命感促她日日如同采蜜的工蜂,勤劳无畏;而骨子里深藏的无为与无争,使她所做一切存在的意义都只是面对自己的内心。意外的种种拖延,使这个框架所包含的内容在梳理过程中反反复复调整、搁置。经历了近两年半的时光,《巴荒作品·永恒的凝视》终于由中信出版社推出。该书是以精神价值的思考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介入对个人绘画艺术创作历程的阶段性梳理,以绘画作品“从表现主义的自画像到古典精神回归的人文肖像”为主题,配以作者自己对艺术感想的几篇文章及部分艺术评论家的文章。

《流》 巴荒 布面油画 110cm×95cm 1980年

《迁徙》 巴荒 布面油画 45cm×45cm 1988年

《青海湖畔》 巴荒 布面油画 80cm×100cm 1991年

《牧羊女和她的十二只羊》(局部) 巴荒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1992年

美术批评家水天中在《辽远的巴荒》一文中写道:巴荒笔下的人物与同时代画家作品的不同,在于画家自己心灵与画中人物心灵的会通。我甚至将她画的许多妇女看作画家自己的心灵写照——不是面容的近似,而是心境的近似。连环画《生命之父》(1989)、油画《高原红》(1989)留下了画家曾经有过的激昂和幻想,而油画《彝人肖像》(1990)、《穿彝装的肖像》(1990)等作品使人想起经受雪山和荒原的太阳净化了的蔡蓉,她沉思如故,但心境却变得宁静和澄澈。在20 世纪那一百年里变得越来越世故,内心也越来越浮躁和焦虑的现代知识分子,缺少的正是巴荒在雪域高原所领悟的那种宁静与澄澈。

首都师范大学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尚扬说,我一次次翻开巴荒的书,读她的那些随着高原起伏的文字,读那些神性的冈底斯风景,读她的画作,常常感到某种恍惚。她所画的那些肖像,那些风景里的图像,和作为一位文字悟性的艺术家才能通过文字传达的景象和感受,常常重合在一起。我已不是在阅读肖像的绘画,那些几乎充满整幅画面的头,分明是川藏高原苍茫风景中的一座座山,凝重、缄默,轮廓简洁地兀立在面前。

新书《巴荒作品·永恒的凝视》(来源:中信出版社)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