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会随着时间被忘记,有些则会重新被提起|一周新书推荐
记者 | 董子琪
编辑 | 林子人
1《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
[日] 村上春树 著 烨伊 译 Alichia 绘
文治图书|花城出版社 2021-1
这是作家村上春树的新作。书中作者以平实的笔墨回忆父亲的生平以及村上家族的历史。村上春树的父亲村上千秋是京都市一座名为“安养寺”净土宗寺院住持的次子,自其懂事起,大正民主和平时期便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昭和的经济萧条时代。不久日本社会又陷入中日战争以及二战的泥沼,和所有普通人一样,父亲需要在巨大的混乱和贫困中艰难求生。
“某个夏日的午后,父亲和我一同去海边遗弃一只猫。”故事就从村上父子去夙川的海边弃猫开始讲起。那时是昭和三十年代,战争的创伤还笼罩着日本社会。父子俩将猫咪丢弃在香栌园海滩,而这只猫竟然在被丢弃之后,比他们更早地到家,还在玄关里迎接他们。“弃猫”这个意象对应着父亲的童年经历,父亲也曾被祖父母短暂地送到寺庙中当小和尚,不过之后又送了回来。书中还记录了父亲在家中有对着菩萨像做早课的习惯,他诵经的对象是死在中日战争之中的人们——村上对20世纪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的批判可见一斑(事实上在上一部长篇作品《刺杀骑士团长》中村上已经明确展现了自己反思战争的态度),又如李敬泽在推荐此书时所说的,这种批判不仅是出于一般的良知,也是出于深刻的生命体验。
《提尔》
[德] 丹尼尔·凯曼 著 郭力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21-1
小说以提尔·乌伦、一位游走艺人、杂耍演员兼捣蛋鬼的流浪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三十年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历史上的提尔是一位著名的游走艺人,出生于14世纪,他的搞笑故事、恶作剧以及趣闻轶事至今仍然深入人心,小说中的提尔于17世纪初降生在一个小村庄,父亲是磨坊主,酷爱用巫术为人治病、钻研世界问题,却被教会视为妖邪,因此提尔必须逃亡。这时,欧洲空前绝后的大战“三十年战争”正蹂躏着四面八方。提尔在逃亡历程中既遇到许多无名小卒,又邂逅了不少名震后世的所谓大人物,其中有自愿体验战争的作家马丁·冯·沃尔肯施泰因,莽撞引爆战争又大败而逃的波希米亚国王弗里德里希和王后伊丽莎白,异想天开要用德文写诗的医生保罗·弗莱明,更有狂热的耶稣会士泰西蒙德,以及大学者阿塔纳斯·珂雪,此人是第一位认识到细菌在鼠疫传播中的作用的科学家。
本书原版出版于2017年,2020年入围国际布克奖短名单。目前改编自此书的剧集正由网飞拍摄。“三十年战争”是比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惨烈百倍的战争,1/3的德国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关于“三十年战争”的详细讨论,此前我们也推荐过约翰内斯·布克哈特的《战争的战争》。提尔的故事令人想起“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是西方小说一个经典类型,以人物流浪的方式展现市民生活、世间百态,兼具幽默俏皮的风格,诞生于16世纪西班牙的《小癞子》就是其中代表。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
[日] 渡边一史 著 谢鹰 译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0-12
这样一个诙谐的书名,对应的是一个病人笑泪交加的一生。本书记述了肌肉萎缩症患者鹿野靖明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与24小时志愿者之间的隔阂和沟通,讨论了人类生存和相互支撑的意义。作者渡边一史是日本著名纪实文学作家,书中主角鹿野靖明12岁时就被预言“活不过18岁”,他无法自主翻身,能活动的只有头和手,24小时内至少要4名陪护,一个月需要120名护工,一年需要1460名护工,他曾盯着医院的天花板,仿佛能听到生命沙龙的可怕倒计时,但这并非他的日常。
在他看来,身体越不能动弹,就越要勇往直前,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另类、任性又让人钦佩的病人。他话痨、厚脸皮、要求多,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却有一颗渴望自由的心。他坚持19年自立生活,亲自培训志愿者,发明适合自己的护理方法,还为偶像自学英语。从18岁到42岁,他短暂的一生影响到了学生、护士、主妇、老师等各行各业的人。2019年,由该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开幕影片展映,影片由三浦春马、大泉洋、高畑充希联袂主演。
《恶人:普通人为何变成恶魔》
[美] 詹姆斯·道斯 著 梁永安 译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0-11
本书源自对曾参与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犯的第一手采访。作者詹姆斯·道斯是哈佛大学英国文学博士,研究领域关于人权、文学与语言理论、暴力创伤等等。这本书收录了二战老兵“中国归还者”的访谈,还原了普通人逐步沦为恶魔时的历程,借由哲学、文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对“恶”的思考,分析其背后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引导人们反思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们要如何应对仍在不断发生的暴力事件,要怎样才能不犯下重复的错误?我们与恶的距离,是否近在咫尺?
从某种角度上,本书回应了汉娜·阿伦特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平庸之恶”的观点,即恶与其说是恶魔与他者,不如说是平庸与寻常的;加害者具有自主能力,但也是环境的产物,而这无疑挑战了人们以往对恶的认知。在书中,老兵以自白展现了他们是如何成为刽子手的:士兵接受上级的指令屠杀平民,从刺刀都握不稳的人成为从容转动刺刀、有条不紊地羞辱受害者的杀人狂。 而更令人深思的是,在战争阶段羞辱敌人,例如洗劫民宅、殴打和辱骂平民,其实并非是意外事件,而是训练残忍能力的必要阶段,一个受到羞辱、殴打、失去尊严的人会显得可怜巴巴,这样杀掉他就容易许多。
《隋唐世界帝国的形成》
[日] 谷川道雄 著 马云超 译
后浪x楚尘文化|九州出版社 2020-11
这部著作从贵族社会的角度观察了汉末至隋唐五百年间动荡的历史沧桑,探讨了贵族为重新统一进行了怎样的努力、产生了怎样的精神文化,以及在此过程中社会形态的转变。 作者谷川道雄是继内藤湖南、宫崎市定后日本研究魏晋隋唐史的第三代领军人物。在书中作者承接内藤湖南的构想,即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理解为以中国社会为中心的东亚世界史的发展(中国史并不是孤例的汉族历史,周边民族的发展也是其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而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也与周边民族反的发展互相影响),将隋唐帝国视为中国历史上在秦汉帝国之后的第二个高峰期,而这时隋唐帝国与周边世界统一国家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没有中国文明,也不会有日本统一国家的形成,因此谈及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必须提及隋唐文化的影响。7世纪后期,唐朝、奈良朝日本、统一新罗构成了历史中的东亚世界。
在隋唐史之外,这本书也讲述了隋唐之前的统一帝国秦汉王朝的建构与崩溃。论及西汉和东汉政权的差异时,作者提到儒学在地方上的普及,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民间,通过道德力量从内部联系在了一起,使得普天之下都沐浴在以儒学为中心的礼教文明之中,而这并不能抵挡真正危机的来临,两汉王朝在实际运作中,从中央、地方到乡里不断经历着私权化,使得统一帝国的裂痕不断加深,社会也面临着分裂为无数私权的危机。
《民族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
[法] 雷蒙·阿隆 著 王甦 周玉婷 译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12
雷蒙·阿隆是20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这本书是雷蒙·阿隆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名著之一,首次出版于1962年,此次引进的中文版是目前唯一的法语全译本,由阿隆之女多米妮克·施纳佩尔-阿隆独家授权中文版——她也是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员学术主席与巴黎高等研究员主席。在序中她写道,虽然世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这本书仍然充满生命力并具有实用价值,它是国家和民族关系理论史及战争理论史中的一部里程碑之作,中国研究者可以通过这本书评估此书首次出版以来的世界上发生的变化。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理论、社会学、历史和人类行为学,第一部分中,阿隆基于权力和体系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框架概念,第二部分对影响外交政策的众多因素进行研究,指出社会学可以是物质的、有形的,也可以是道义的及社会的,第三与第四部分中,阿隆分析了20世纪初到1960年代的历史,考察了技术革命与外交全球化,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不同于马基雅维利人性“幽暗”观点、也不同于理想主义者乐观态度的国际关系理论。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
《生活月刊》 著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10
本书首次出版于2015年,此次修订版对全书内容进行了整体勘误,也更替了封面以及内文纸张。2010年和2013年间《生活月刊》杂志的采编团队几次前往敦煌、兰州等地,对几代“敦煌人”进行了采访,这本书就是四年多追踪历程的结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为本书作序说,这本书是对“敦煌人”心路历程的一次比较全面、丰富和深入的记录,翻看这本书,也让她想到了与研究院的老前辈、老同事们相处的时光,那时的生活非常艰苦,“大家住土房,喝咸水,风沙肆虐,寒暑更迭,从莫高窟去一趟敦煌县城,要走大半天的路,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可是大家都是“不计名利得失”,人们在莫高窟临摹壁画,保护修复,考古发掘,研究文献,都心无旁骛。
70多年前,常书鸿从巴黎启程回到中国来到敦煌,筚路蓝缕开启了守护敦煌的事业。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一批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接踵而至,成为了守护莫高窟的第一代敦煌人。之后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来到敦煌,用自己的青春和理想守望着这一片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此书可以形成对读的还有《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口述自传》。
《认识自我: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西方人文艺术史》
[意] 英格丽·罗西里尼 著 宇华 周希 译
未读|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12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西方通俗人文艺术史。书中以“认识自我”为主题梳理了欧洲2000年以来的人文发展史。“认识自我”起源于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格言,也是从前苏格拉底时代到文艺复兴两千余年中最核心的思想主题。作者指出,从雅典艺术品筑能看出来,希腊人如何认识自己和其他民族,从罗马雕塑也能看出从亚历山大、凯撒到奥古斯都,罗马历代执政官如何粉饰自己的形象。在中世纪,西方的经院哲学家、教皇和皇帝之间的角力在艺术上体现为宗教变得更具有人性。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插入自己的一张人皮,则代表着当时欲望和信仰之间的挣扎。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文艺复兴史专家,值得一提的是,她也是《北非谍影》影后英格丽·褒曼和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的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