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对比苏轼辛弃疾的异同

2020-12-07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评价。虽说二人都属于豪放派(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之一)。他们的作词风格打破了婉约一统天下的局面。苏轼之前有刘永,辛弃疾前有李清照,。但是他们的出现如同一股洪流,势不可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气势。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这种气势。他们的共同点有4个,一为豪放,二为扩大词的内容,开拓了词境。三是注重抒情言志,以苏轼的词为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里体现了苏轼的亡妻之痛,很好的用词表达了他的情怀,用词来表明自己悲痛的心情。四是个性化特。看辛弃疾的《千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里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个性,为了国家,他能出战,但是当时政府的鸽派政策让英雄无可奈何,只有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处。

他们词有相同点,但是还是有着微妙的差异,这差异源于作者的一切,时代,生活环境,个人的经历,从个人情感来说。我更喜欢辛弃—虽说苏轼对豪放词史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鉴于上述论述,我将对二人的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尤其以二人的抒情主人公来进行比较。因为这是二人差异最大的地方。我希望通过下文的论述,可以很好的帮助大家去更深入了解二人的差异。

首先,从二人词风分析,苏轼之词属于旷达,是说人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胸襟,性格。之所以说苏轼词旷达,源于他的气度,我们都知道,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在朝为官。在外也贬官。最远被流放到海南岛。但是他有他的豁达,没有因为宦海的沉浮而在人格,立场方面有丝毫改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是苏轼对哲理的间接感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苏轼旷达情怀的具体体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滁州惠州”这是苏轼对其人生经历的概括,虽然漂泊不定,但是他依然心怀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例如他在徐州,惠州,杭州为三地人民修堤坝,为后世所敬仰。在朝为官,心为百姓;被贬到外地当官,依旧心怀天下。正如他的词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所以苏轼的词是旷达超逸,豪中有旷。

而对于辛弃疾来说,他的豪放是雄豪沉郁,抒发的是他的英雄豪杰之气,看他的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读完次词,词人给人的感觉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形象。这种豪侠气概我们可以从陆游诗中有同样的感受,虽说陆游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有“亘古男儿一放翁”之称(梁启超)但是他是文人,不是军人。没有上前线带兵打仗的机会与经历。我们知道陆游擅长写打仗与梦境,虽说那些梦境很真,例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但是相比较于辛弃疾的词,其诗读起来不如辛弃疾的词读起来有感觉,主要还是因为陆游没有战争经验。我们知道辛弃疾属于南归词人,但是还和李清照等南归词人有点区别。他生于北方,因为科举考试不中,而在一次民变中揭竿而起,最终南归。这其中还有壮举,那便是亲自率领50骑兵,在5万人的金营中生擒叛将张安国。正是辛弃疾早期的军旅生涯,才会有他早年作品中的豪气。

虽说早期是雄姿英发,驰骋疆场的少年英雄。但是因为辛弃疾的人生经历,最终出现了他人生早中晚三阶段词的风格不同。而这三阶段风格的不同,源于抒情主人公形象变化。这正是辛弃疾苏轼词风格异同的另一个变现—抒情主人公形象不同。

说到抒情主人公不同,我们要看因为什么而不同。苏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典型的文士形象。一方面是他在当时的生活年代,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新旧两派斗争。一边是王安石,是一手提拔苏轼的前辈;那边是司马光,在一个战壕的战友。这种被夹在缝中的苦楚滋味,是没人会理解他的。在实施变法中,他反对变法中的弊端,农民过得日子是“眼枯泪尽雨不下,忍见黄穗卧青泥。”;而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而且还废除了新法,认为所谓的“王党”是一丘之貉,苏轼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这是文人的骨气,也是他作为文人的一种悲哀和无奈;另一方面是他空有报国之志,却郁郁不得志。虽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但是对于苏轼来说,这是文人的口号,不能实践。

而辛弃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慷慨悲歌的英雄豪杰形象。他的词风,有一种气势豪迈,虎啸风生之势。首先多表现对英雄的自许和仰慕。“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体现出他对三国三位英雄的敬仰;其次。他的词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是那是社会的真是写照;再次,他的心灵世界是英雄豪杰式,他的豪放,不是苏轼超脱的豪放,而是强烈的悲催难平。最后,我们在看看辛弃疾人生三阶段的抒情主人公的变化:年轻时,少年将帅,沙场点兵,意气风发;中年时请缨无路,悲愤失意,“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晚年自比廉颇,虽为烈士暮年,但是壮心不已。

以上所述为苏辛词风格异同比较的论述。

苏轼

辛弃疾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