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壁画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和变化,留存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品
壁画几乎是所有石窟中最为常见的种艺术装饰。 壁画是种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不仅绚美多姿,而且选用的题材也十分广泛,内容极为丰富。当然,在石窟壁画中大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其中,主要有佛教尊像画、佛经故事画、佛教史故事画、神怪画、供养人画像经变画、装饰图案等,内容十分丰富、繁多。而在众多的佛教题材中,以本生故事最为突出,它在早期壁画中占有较高的地位。莫高窟现存的壁画达四万多平方米,与其他石窟中的壁画相比,规模也是相当大的。这些绚美多姿的壁画与窟内的彩塑相辅相成,构成完美的艺术品。
莫高窟壁画中有许多题材都是早期的本生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在民间传说、寓言及童话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升华和演变而形成的一种关于佛前生许多生动的故事画面。其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便是第275窟中的“尸毗王本生”,它描绘的是一只老鹰要吃一只鸽子,被尸毗王看见了,他为了救鸽子而割自己身上的肉来喂鹰,最后几乎将身上的肉 全部割尽,虽然鲜血淋漓但他的神态仍然安详镇定,充分体现了尸毗王舍己教鸽的伟大情怀。其实,在莫高窟中像这样生动感人的画面,比比皆是,人物表现得极为生动自然。
早期壁画题材除了以大多数的本生故事为主外,还有少部分的经变画,所谓经变就是指将佛经由文字变为图像的形式展现。经变画发展最为兴盛的时期是在唐代。在莫高窟中,除了早期壁画以本生故事为题材外,隋代时期的石窟壁画也是以本生故事为题材。有所不同的是,这些壁画的所在地不是很引人注目,只有抬头看窟顶才能看到,这与早期壁画居于窟壁中心位置有很大的差别。这时期壁画的说法图不是很多,以单身菩萨像居多,与中原地区的造型风格相类似,外貌特征更接近现实。总体上看,隋代在莫高窟的艺术发展史上,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唐代时期的壁画以经变画最为典型,当然,这都离不开唐朝时期的国富民足,以及成熟的佛经翻译和兴盛发达的俗讲活动。在莫高窟所有的壁画种类中,经变画就达二十多种,共计一千多幅,而在众多的经变画中,则以唐代时期的经变画最为出色。经变画的种类不仅在唐代中期和晚期得到大幅度的增加,而且表现格局也随之变得更为丰富。由最初的一壁一铺,变成一壁多铺的格局,说简单些,也就是在一个洞窟内常常可以画儿种经变。在莫高窟所有的洞窟中,最能代表这种格局由少变多的洞窟有第159窟、第231窟、第85窟等。第159窟是中唐时期的经变画,经变种类多达九种,甚至到第231窟的时候已增加到十多种,唐代晚期更为丰富,就拿唐代晚期的第85窟来讲,经变多达十五种。整体上看,唐代时期的经变画,不仅规模、构图宏伟,而且内容丰富。
唐代时期虽然以经变画为主体,但也有部分说法图,不过,这一时期的说法图已远远没有什么重要地位了。其实,无论是经变画也好,说法图也罢,总而言之,唐代时期的壁画是十分出色的,不仅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而且在具体描绘的同时,很巧妙地将佛国世界与现实融为体,表现得极为真实、生动,佛的形象更接近人性化,给人以亲切之感。
莫高窟壁画发展到五代宋初时期,仍以经变画为主。虽然画面十分宏伟,但缺乏神采的气势,而且经变的题材也没有发展。这一时期除经变画外,还有供养人画像,而且形象都十分高大。经变画到西夏时期不仅很少见,而且构图也很拘谨,画面也不生动,很呆板,唐代时期的逢勃气势已完全消失了。这一时期不仅经变画已逐渐衰败,而且供养人画像也逐渐减少,体型也缩小。不过,衣饰造型却充分呈现出民族特色。
元代时期的壁画内容以密宗最为典型。所谓密宗就是指密教曼荼罗。特点是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譬如,位于北端的第465窟,这个洞窟还素有“秘密寺”的称谓。窟顶绘有以大日如来为中心的五方佛,大日如来佛是密教的最高本尊。此外,四壁还满绘有各种金刚斗法的场面,周围还设有天王、禽兽等。这是我国现存历史较悠久的实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莫高窟壁画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发展和变化,其间既有高潮又有衰落,虽然没有留下太多光辉的成绩,但这些保存下来的壁画,却是弥足珍贵的艺术佳作。
来源: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熊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