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亭”,听一曲悟一生
走
走
停
亭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园冶》
见亭,总有一种驻足的冲动
网络图
“亭”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的魁宝
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才子佳人
亭总是令他们流连往返
有一处亭,便有一处风流
有一座亭,便有一番情
“亭,民所安定也。”
——《说文解字》
亭子作为一种建筑
秦汉时期最初是一种政治建制
除了迎送的职能外
还被赋予守土保民的职责
而随着亭意象的审美化和诗意化
慢慢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网络图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
文人墨客开始寄情山水
亭作为“点睛”建筑
引入园林名胜和乡野山间
成为文人闲适文化的象征载体之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之前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
几位歌手凑在一桌吃饭
以碗筷为乐器,几人各显唱功
愣是开了一场小型演唱会
大概在古代墨客骚人聚在一起
在亭下,让现代学生背疯的名作
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现世了
网络图
在唐宋时期之后
亭子遍及山野园林、路旁江畔
所包含的意蕴也慢慢展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
北宋时,苏舜钦被贬谪吴中
居住在以亭名为园名的“沧浪亭”
“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换来欧阳修“清风明月本无价”的回应
后来便如大家所知道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他
在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
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
网络图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风峡中“爱晚亭”于密林中灯火阑珊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西湖中央的“湖心亭”被誉风月无边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沉香亭”畔赏牡丹
贵妃不只醉酒时才迷人
网络图
亭的意象渐渐与大量的自然人文混合
寄托了文人的种种复杂情感
而在元明清时期
亭从山川水泽进入市井人家……
“愿君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汤显祖《牡丹亭》
“无园不亭”、“无亭不园”
元明清戏曲普及到大众身边
在亭中发生的故事也越来越多
一方面亭子积累了千年的意蕴成为一种媒介
《西厢记》中有长亭送别场面的活力描绘
不需多费此举让“送别之情”清晰可见
同时也让亭子的意象在平民百姓的心中深化
另一方面亭子也不再是文人的专属
《牡丹亭》中柳梦梅与杜丽娘的旷世爱情
《望江亭》中谭记儿与权贵抗衡
网络图
并不是每一个亭子都有名字
但每一个亭子都可以承载中国人的情感
李白有写到“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每一个长亭短亭都是文化的继承……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如今,亭的文化依然在延续
《琅琊榜》中林殊和霓凰亭中相认
而这个长亭也贯穿了整部作品
网络图
在时代的发展下
钢筋水泥,高楼林立
已经成为城市的印象
亭子作为中国人的情怀
不应该只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
还在石榴的新中式园林中
石榴匠心营造
延续中国亭子的传统意象
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设计上注重中式元素的传承
用现代手法进行了融合与创新
注意跟周围景观的结合
营造诗情画意的美
但同时更加简洁,实用性、功能性更强
德州春江明月实景图
滨州玉兰湾实景图
扬州瘦西湖院子实景图
景观亭以空间环境主体的形式出现
构成视觉景物的趣味中心
让人们从各个方向来欣赏
四面镂空,更多地强调其与环境的联系
并通过建筑造型的外在形象
在周围空间中起到渲染点睛的作用
景观亭追求的是整体环境的空间美
具有“点景”和“观景”的双重作用
蚌埠江淮院子效果图
燕郊玉兰湾效果图
温州春江锦庐效果图
扬州瘦西湖院子效果图
景观不止于欣赏
更是一种生活
景观亭的设置为业主
提供“社区会客厅”的功能
约好友聊天或独自放松
或者邻里之间交流感情
景观亭的位置依“景”而建
远离车行道,与楼层保持距离
保证日照充足,通风良好
同时增加现代科技元素
Wi-Fi覆盖,预留电源
多一份闲情雅致
幽静而充满诗意
淮安淮上院子效果图
盐城盐渎院子效果图
滁州紫金院子效果图
亭子总是追求达到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
从而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感受和领悟
达到身有所感,心有所悟
使人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
突破有限进入无限
使人产生一种感慨万千的人生感悟
中国亭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