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姜夔《淡黄柳》,客居的小情绪,如何写成名篇?

2020-07-02

宋代大词人姜夔,非常有名的一大特色是爱“自度曲”。

抛开现成的曲牌,自己另外创作“自度曲”,换句话说,姜夔爱一人承包作词作曲等多项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姜夔往往在自度曲之前附赠一段创作背景介绍,大家可以将之理解为如今歌曲专辑的文案,大多是创作的心路历程或相关周边信息。

淡黄柳·空城晓角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比如这篇《淡黄柳》,姜夔介绍这是在客居合肥之时,看见巷陌凄凉、柳色夹道“依依可怜”而写作的作品,“以纾客怀”纾解零落他乡、漂泊客居的感伤情绪。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篇“风景抒情”,从视觉上的所见切入所感所思,事实上词作描写中视觉变化、空间时间维度变化,恰巧可以用电影的运镜手法和蒙太奇表现来解读。

起首第一句姜夔写“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如果是镜头,这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镜头?

显然是动态的、唯美画风的空境。

镜头从城楼拍到布满垂杨的道路,再转向中近景特写,“马上单衣寒恻恻”,路上一人穿着单薄衣衫骑马而来,重点在“寒恻恻”。

空镜头大全景慢慢拉近,切入中近景的主角特写,这样的手法不仅出现在词作中,在诸多影视剧作品中也非常常见(比如《鹤唳华亭》开局)。

此后姜夔又写“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镜头又离开抒情主人公而转向景色,但这景色又并非客观零度的“走进自然”,而是带着唏嘘感慨之情的“主观景色”。

如果呈现在镜头中,凄婉迷离的背景音乐、搭配漫天春花烂漫,效果应该非常贴近词作。

接下来姜夔写“正岑寂,明朝又寒食”,事实上很多古诗词中上句下句中的承接关系,非常接近电影的蒙太奇式处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打乱时空顺序、随时随地跳跃的,但内在的肌理上又有着非常统一的脉络。

寒食本该和家人一起,但姜夔孤零零客居外地,只能“强携酒,小桥宅”。

本该共饮的酒,独自一人品尝都多了几分凄清之色。此处最打动人的是一个“强”字,强撑着、强行让自己勉为其难。这样反常的举动为何反而有感染力呢?情绪低落之时,寻常的寒食饮酒都变成了“强携酒”,状态描绘得非常鲜活。

再下一句姜夔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事实上类似的表达古诗词中很多,现代也有歌手唱“看春花落尽成秋色”(将梨花更改成春花),这都是想象中的时间变迁、是对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忧虑之情。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是很漫长的过程,但在词作中,“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似乎将遥远的开头和结尾并置在一起,似乎花期正好之后很快就将零落成秋色,感染力很强。

最后一句“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则是典型的借物写人、对比写法。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同样是将物和人作对比、突出年华暗换的凄怆,不论在写作视角中将物还是将人置于比较的彼端、效果都一样的无奈、隽永。

像是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