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诗作上千首,和月亮有关的几十首,但为何从不写中秋诗?
月亮在文人墨客眼中向来是一个特殊的景物,古往今来创作出咏月诗的人有很多,然而李白一出,谁与争锋。李白生平创作的诗作有上千首,其中跟月亮有关的有几十首,而每一首都堪称一绝,或许终其一生,李白身上都有一种月亮情结。小时候,月亮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童年美好;长大后,月亮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伤感寂寞。
不过要说起李白咏月知名度最高的诗作,那么就不得不提《静夜思》,这是一首让人无法忽视的经典之作,但凡有人提起咏月诗,可能大家就会首先想到它。尤其是当中秋佳节的时候,大家就会把这首诗拿出来吟诵,不过李白写这首诗真的是为了描写中秋节吗?虽然纵观全诗,不论是意境还是内容都与中秋十分靠近,但是翻看《全唐诗》对这首诗的介绍,这首诗创作于9月15日,跟中秋节完全不沾边。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不过还有人不死心,会不会那一年的公历9月15日正好就是农历的中秋节呢?然而那时根本就没有公历一说。李白一生这么爱月亮,为何从来不在中秋节写诗呢?这与他的作风极为不符,其实这一切都要从中秋节的来源说起,中秋节虽然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起于初唐,但是那时只在小范围内流行,只是一个节日的说法。中秋节真正盛行于宋朝,所以在唐代写中秋诗的诗人少之又少,而宋代的中秋诗作却数量颇多。
《静夜思》写于一个冷清的夜晚,扬州城内秋气渐凉,打更的铜锣已经响过三声了,恼人的更漏也接连不断,扰得人无法入眠。卧病在床的李白此时正辗转难眠,纵使疾病让他双眼沉沉,但他仍旧难以睡下。当月色入户的时候,李白披衣从床上坐了起来,他决定到庭院里去走一走,反正也睡不着,不如去看一看月亮。
李白从小就羡慕侠客游士到生活,他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修道、学剑、云游四海。都说诗人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越是有造诣的诗人越是如同孩童一般,他想要世间都充满善,除尽世间不平事。为了追寻心中的侠客梦和仕途梦,他在24岁那年决定离开家乡,仗剑远游,他到过巍峨的峨眉山,游过飞湍的三峡水,最后一路顺江东至扬州。
然而一番周折下来,李白却收获甚微,他虽有满身才气,但是他尚且年轻不懂为人处世之道,再加上人微言轻,所以最后落得个“千金散尽”的结果,最后还失意潦倒病卧他乡,在夜风的轻拂下,他心中的孤单和无助一显无疑,通透明亮的月光仿佛把他的内心照得透彻又难受。
月亮照亮大地,而他却始终独身一人,进不可入仕,退不可还乡,他举头望明月,仿佛看到了自己遥不可及的未来,说到底,那时的李白不过是一个一无所有,夹在月亮和冷霜之间的可怜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