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皇家园林里,为何会有一只乘风破浪的大龙舟?

2020-06-24

一千多年前,汴京城的金明池上曾有过一只乘风破浪的龙舟。

关于这只龙舟,有很多的传说。这些传说都和金明池相关。所以,在说这只龙舟之前,我们得先说说金明池。

金明池在汴京城西郊,琼林苑以北。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赵光义想要操练一支水军,便仿照汉代教池旧事,命3万5千人凿池,第三年,赵光义亲自到工地上去检查工作,并赐名"金明池"。

金明池可不只是一个池。

它有宫殿,虹桥,屋肆……

有水心五殿,南有飞梁,引数百步,属琼林苑。每岁三月初,命神卫虎翼水军教舟揖,习水嬉。西有教场亭殿,亦或幸阅炮石壮弩。

——宋 王应麟《玉海》卷一百四十七

池在顺天门外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池西直径七里许。入池门内南岸,西去百许步,有西北临水殿,车驾临幸观争标锡宴於此。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

对,这个水军的操场,到了徽宗宣和年间,已经被造成了一个方圆九里的皇家园林,和紧傍它的琼林苑,成为赫赫有名的北宋两大名园……

宋 金明池争标图

纵28.5厘米,横28.6厘米,设色绢本,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以上这个四四方方的池,就是水军操场金明池。

在我们的大龙舟乘风破浪之前,我们先来逛个几分钟的金明池。

这个图的方位,是左南,右北,上西,下东。

所以,我们现在从东门进去的时候,希望你不会走错方向……

图一:图上端的西门

图二:图下端的池门(东门)

图三:左下角的琼林苑

从池门进去,沿着金明池北岸走,经过闲殿、奥屋就可以一直走到西门。

或者从左下角的琼林苑进去,一直顺着顺天门外大街往前直走,就可以走到宝津楼。

图一:顺天门外大街

图二:宝津楼

宝津楼下有一座平台,平台连接着一座虹桥(即仙桥),这座桥有个奇怪的名字,呼为“骆驼虹”,从“骆驼虹”可以直走到金明池的正中央去。

当然,池中央不是空的……

池中央有个亞字平台,台上有回廊相连的五座宫殿,四面各一座大殿围拱着中心两层大殿,设置有御幄、漆床、屏风。

如果不去亚字平台,从宝津楼继续往东走百余步,就会走到临水殿。

这个临水殿……门口有森严的门禁,看起来富丽瞻华,据说往水边伸出的看台就是皇帝专享的VIP观看席。

皇帝在这儿看什么呢?

就是看那只乘风破浪的大龙舟啊。

龙舟是从南方来的。

北方的汴京城原本并没有龙舟。

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也就是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去工地察看,赐名“金明池”的那一年,吴越王钱弘俶带着浩浩荡荡的三千人,北上汴京,愿意将吴越国的子民、土地与一切所有,统统归属于大宋一统。于是,吴越国归了宋,吴越国的龙舟也归了宋。

从先秦时代绵延流传下来的楚越龙舟,就这样从南方来到了北方。

据说这只钱弘俶献来的龙舟是北宋最早的龙舟,头尾肖似龙形,船身长二十余丈,船中有楼台殿阁数重,又称"楼船"。

大概过了一百年左右,到宋神宗的时候,钱弘俶献来的船终于坏了,宦官黄怀信便献计在金明池北凿大奥,用于修补和停栖龙舟。

(神宗)熙宁中,宦官黄怀信献计,于金明池北凿大奥,可容龙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梁其上,乃决水入奥,引船当梁上,即车出奥水中,船乃笐于空中。完补讫,复以水浮船,撤去梁柱,以大屋蒙之,遂为藏船之室,永无暴露之患。

——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

船修好了,奥屋也就留在金明池北岸没有拆掉。

不乘风破浪的时候,大龙舟就在奥屋里休息。

但再休息也要坏的。又过了些年,到了宋哲宗的时候,重修的龙舟终于腐败,用不得了,木工杨琪于是仿着它的样子重造了一只龙舟。据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说,新龙舟约长三四十丈(宋代每丈折现在三四米左右),阔三四丈,高三四层,由头至尾并列筑有三进歇山顶木结构建筑,中间约五层,前后两进各三层。布局奇巧,设置精美,雕镂金饰,异常华美——简直是此舟只应天上有啊……

每年到了命定的时候,这只大龙舟就会走出奥屋,驶到金明池中,开始它的乘风破浪。

有很多人记得它。

宋人袁褧曾回忆道:我小时候去看过金明池上的龙舟争标,船在波浪间回旋,出没聚散,真是紧张极了,随时让人捏一把汗!

余少从家大夫观金明池水战,见船舫回旋,戈船飞虎,迎弄江涛,出没聚散,歘忽如神,令人汗下。

柳永也去看过金明池龙舟争标。

那大概是真宗大宗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柳永二十五岁的时候。那是他在汴京的第一年,他爹柳宜当年已六十九岁,正在汴京任工部侍郎。

柳永当时写了一首词。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舸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沉沉,洞天日晚。

——柳永《破阵乐》

他说,喧天的鼓乐声中,龙舟象雁行那样排列着,直向水殿冲去,要去夺那灿烂似霞的锦标。

他说,争标结束了,还有歌舞助兴、徘徊宛转,直到游人们都三三两两归去,暮天沉沉,龙舟与池水,才浸入夜色,归于沉静。

这首词很出名,因为这首词,柳永被呼为“露花倒影柳三变”。

后世的人们,当然不能从袁褧和柳永的三言两语里想象当年金明池上的乘风破浪。若没有孟元老和《金明池争标图》,那在金明池上乘风破浪的龙舟,怕是早已沉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幽兰居士孟元老,是个北宋的官二代,从小随父亲宦游南北。宋徽宗崇宁癸未(公元1103年),孟元老随父到汴京,居住在城西的金梁桥西夹道之南。

他在汴京城一住就是二十余年。

直到靖康之变爆发,孟元老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离开汴京城南下,跟着赵构的南宋朝廷避地江南,终老余生。

曾经的繁华汴京荒废于战火,但曾经的繁华记忆仍时时萦绕在南渡老人们的心里。为了让后生们记得汴京城,孟元老开始提笔写下那些七零八碎的记忆,他竭尽所能,把他所记得的河道桥梁、官署衙门、街坊巷市、店铺酒楼的位置和分布,乃至王公贵族和市民们吃甚么、喝甚么、玩甚么都记下来,终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完成了著名的《东京梦华录》。

在这卷记录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大致是公元1102年-1125年)汴京城的风俗文字里,孟元老记下了那只金明池上大龙舟的光耀往事:

水戏呈毕,百戏乐船,并各鸣锣鼓,动乐旗舞,与水傀儡船分两壁退去。有小龙舟二十只,上有绯衣军士各五十余人,各设旗鼓铜锣。船头有一军校,舞旗招引,乃虎翼指挥兵级也。又有虎头船十只,上有一锦衣人,执小旗立船头上,余皆著青短衣,长顶头巾,齐舞槕,乃百姓御在行人也。又有飞鱼船二只,彩画间金,最为精巧,上有杂彩戏衫五十余人,间列杂色小旗绯伞,左右招舞,鸣小锣鼓铎铙之类。又有鳅鱼船二只,只容一人撑划,乃独木为之也。……诸小船竟诣奥屋,牵拽大龙舟出诣水殿,其小龙舟争先团转翔舞,迎导于前。其虎头船以绳索引龙舟。……龙头上人舞旗,左右水棚,排列六桨,宛若飞腾。至水殿,舣之一边。水殿前至仙桥,预以红旗插入水中,标识地分远近。所谓小龙船,列于水殿前,东西相向,虎头飞鱼等船,布在其后,如两阵之势。须臾,水殿前水棚上一军校以红旗招之,龙船各鸣锣鼓出阵,划槕旋转,共为圆阵,谓之"旋罗"。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为二,各圆阵,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队船相交互,谓之"交头"。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殿之东面,对水殿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并虎头船之类,各三次争标而止。其小船复引大龙船入奥屋内矣。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幸临水殿观争标赐宴》

太长了看不懂吗?不要紧,有人把这段文字画成了《金明池争标图》。

在争标以前,先来段水傀儡和水秋千的水戏表演。

现在,大龙舟已经出了奥屋,驶到金明池中,龙头正面对着南岸临水殿看台,上面高高地立着一名军校,手里擎着旗帜,两侧水棚各有三名桨手,掌控一只长橹。

大龙舟两侧还有五艘小龙舟,每艘小龙舟上都有十位桨手,小龙舟也有龙首,龙首上也站着一位执旗的军校。

水戏船表演完水傀儡和水秋千诸种水戏以后,十艘小龙舟要在军校的指挥下表演“旋罗”、“海眼”、“交头”各种阵式,这大概是水军演习留下来的传统。

水戏和阵式表演结束以后,才是重头戏——争标!

标在哪儿呢?

就在临水殿正前方。

在临水殿看台前方,左右并列着两排共十二面锦旗,两排锦旗中间有一根立着的杆子,上面挂着锦彩银碗,这就是龙舟要争夺的锦标。

争标开始了!

站在龙头上的军校们挥舞旗帜,两行龙舟击鼓竞行,桨手们方向划一,舟如离弦,飞向锦标——看起来,最上面那只小龙舟会赢那么一丢丢!

水殿看台上、仙桥上人头拥动,想来鼓击声、呐喊声、划水声必然划破了那时候汴京城西的天空啊……

这样的龙舟竞渡,其实类似水军实战,激烈,壮观!

为大龙舟写下文字的是孟元老,绘了这图的人,是谁?

这卷画的左下角粉墙上,隐约可见“张择端呈进”的字样。

张择端在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擅长界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据说《金明池争标图》是张择端在失官以前画的。失官以后,他画了《清明上河图》。也有人说,《金明池争标图》是南宋的画师,根据《东京梦华录》的文字记载,托名北宋张择端画出来的金明池旧事。

关于画者至今仍有很大的分歧和争议,只是没有人否认,《金明池争标图》在不过一尺见方的绢上,重现了宣和年间金明池上龙舟竞渡的激烈与鼎盛。

这大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幅龙舟竞渡实景图。

在那之后,元有王振鹏的《龙舟竞渡图》、郑重的《龙舟竞渡图》、吴廷晖的《龙舟夺标》,清有《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十二月月令图》、王概的《龙舟竞渡》,都不如《金明池争标图》的精细、盛大。

说一点尾声。

北宋亡后,金明池无人经营,池内建筑渐成断栋残壁,池水也因为没有水源逐渐枯涸。最后,大概到了明朝后期,金明池因为淤平被废弃了。

惟有这龙舟,在千年以后仍然永存。

人间是不是端午,人间有没有竞渡,人间是不是又沧桑变换,似乎也不那么重要。

人间会记得,有那么一只乘风破浪的龙舟,曾经光耀于世间。

今年,盛大的龙舟赛事大概不可再得,我们就在这样的纸上,谈一点这样的龙舟吧。

:金明池的开凿,另有其它多种说法,有957年说,有春秋灵沼说。

:宋元之前,龙舟竞渡并不只是端午才有,《金明池夺标图》大约在三月二十一。

参考资料: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刘珊珊《北宋东京著名的皇家水上园林——金明池的盛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