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荀子:一代儒家大师,培养的弟子却全都变成信奉严刑峻法的法家大牛

Image 2020-06-17

荀子是谁?

很多同学不了解荀子,但是一说荀子的学生大家就都“噢—-”恍然大悟的样子。如:

力推秦帝国霸业任开国丞相的李斯(弟子)

秦始皇相见恨晚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弟子)

西汉初期丞相且编修《九章算术》的张苍(弟子)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诗经》传承者毛亨(弟子)

写《过秦论》喊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贾谊(再传弟子)

等等,他们都属于荀子的门派。

荀子的门徒对历史的影响很大,这一点不需要我多说,荀子本人也毫不逊色。就儒家学派发展而言,没有荀子,恐怕儒家文脉在奉始皇焚书坑儒后将一断了之。

今天我们走进荀子~

人物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人物生平

荀子所处的时代,正当楚、燕、韩、赵、魏、齐、秦七国争雄最激烈的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趋向深化进而进入高级阶段急遽变革的动荡时代。

当时的荀子,15岁便游学于齐,在稷下留居了较长时间。

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招贤纳士,学者云集,是齐国最繁荣的时期,儒、道、法、阴阳、五行等重要学术流派的著名学者都曾汇聚于此。他们在此讨论学术问题,或各自著书立说,或为齐王提供治国安邦的建议,其中有七十多人被尊为齐国的“上大夫”。

齐湣王末年,稷下学宫开始衰落。

学者们纷纷离去,荀子这时遭人诽谤,也离开齐国来到楚国。

到齐襄王时,稷下又再度兴盛,荀子等一批学者又返回稷下,成为了齐国最有名望的学者。

荀子也曾经向秦昭王和赵孝成王推荐他的政治主张,但都没有被采纳。楚令尹春申君任用他做兰陵令,便安家兰陵。

荀子憎恨乱世的黑暗政治,在楚国为官,春申君死被免官。以后一直著书立说,教学授徒,直至去世。

思想理论

荀子继承的是儒家思想,他推崇孔孟“仁义之政”的学说理念,尤其注重孔子的内圣外王之说。同时,荀子又力辩百家,总结归纳了其他大家显学的优劣不同。

采众家之所长形成了荀子特色的儒家学派,在道德思想方面提出了“化性起伪”,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礼仪之治”,在哲学思想方面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

荀子的道德思想主张就是他最著名的“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的自然本性就是“饥欲饱,寒欲暖,劳欲休”,饥饿的时候想要食饱,寒冷的时候想要穿暖,辛劳的时候想要休息。这种人性的本能欲望是与礼仪道德相违背的。所以人性本恶,必须通过教育“化性起伪”,使人克服本能的欲望遵守道德礼仪

荀子的政治主张是“隆礼重法”,礼法并重,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对利欲的追求,礼仪之治则能限制人们对利欲不可遏制的追求,使人明理节欲。为了保证礼制能够平稳的实行,就要保证推行过程中有一种强制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法。

荀子的自然哲学思想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之道,它没有善恶,没有理性。天地万物是自身演化而来,并没有主宰主神。荀子主张天有其自然运行的规律,天是天,人是人,天不能对人干预。我们无须畏惧于天,而应该理解利用天的自然规律为我们所使用。

荀子重礼而倡法,他自认为儒家正统继承人,主张外王内圣的儒家思想,并提出了性恶论来说明教育的必要性。

荀子的两位杰出弟子承法而弃礼,为法家著名代表,所以对于荀子的儒家身份后世争议颇多。

励志名言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语出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有时在学习,有时又放弃学习,这只是市井中的普通人。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如果断断续续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