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苏轼悼念王弗的《江城子》,却不知这首《悼朝云》同样感人
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悲伤的情绪,总能为艺术增添几分感染力,故而那些以别离为主题的诗词,读来格外动人,似乎字里行间有张看不见的双丝网,网住了读者的心灵,使之为诗中的情感伤神。
李白曾远望载着孟浩然的客船,在清涛碧波中逐渐模糊,直至消逝不见,所以他笔下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读来令人黯然;王维曾在雨后的客舍,与出使安西的好友对饮话别,他一杯杯的劝着好友,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次酒酣,此后难有痛饮;柳永在晓风残月中凝泪,他明白“此去经年,便纵有千种风情”,也无人可诉。
这些离别,在数千年的春秋岁月中,打动了无数颗心灵,可是,这些诗词并非是令我们最为悲伤的。因为。孟浩然的船有回航的时候;王维的好友,有再次月下对酌的时候,柳永经年别后,也能重逢。最令人悲伤的离别,是那些再也无法挽回的人、再现的景、再爱的情。
所以,最令我感动的,是悼亡诗词,悼亡诗中,元稹的《遣悲怀》、《离思》组诗,未有出其右者。悼亡词中,则以苏轼的《江城子》最为催泪。
与发妻王弗阴阳殊途十年,苏轼蓦然回首,发现王弗竟然坐在窗前月下梳妆,苏轼惊喜地冲过去,却只拥住了一个虚影,他这时才觉,原来是一个梦。
苏轼对王弗的爱是真挚而又深刻的,所以他的词也是动人而又凄凉的。不过。苏轼一生有过几段爱情,其中朝云也是苏轼深爱着的,而朝云也是最懂苏轼的那个知己,并且陪伴着苏轼度过了许多贬谪生涯,所以朝云的去世,令苏轼更为悲痛。
朝云是苏轼贬谪惠州时去世的,被葬在了惠州西湖孤山,苏轼为她亲撰墓志铭,并写了一首《悼朝云》: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唯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首联说的是朝云蕙质兰心、善解人意,然后上天却过早地夺去了她的生命,苏轼不由得感叹,无法与朝云白头到老,或许这个可爱的女子,曾经说过要陪伴苏轼一辈子吧,可终究是无法履行自己的诺言了。
颔联则是表示,有些东西,失去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是有多么的在意。苏轼曾经和朝云琴瑟和鸣时,或许以为日子会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吧,每天醒来都能看见朝云美丽双眸在注视着他,可是,突然她的眼睛再也不会睁开了。
苏轼恨自己没有能让人长命千岁的药,使美好的时光长久停留,默念佛经,是寄托自己的哀思,也是因为朝云信奉佛教,他想以这种方式送爱人最后一程。
颈联又承接“小乘禅”,朝云去世前,曾赠金刚经偈语给苏轼,所以苏轼虽然知道来生虚无缥缈,但依旧选择相信朝云是往生极乐,这辈子只是续前缘,而三生已断。
尾联,与元稹的“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言自己会在余生的夜晚,礼佛来悼念朝云的亡灵。当然,苏轼的情感,不如元稹那般直接感人,或许是因为元稹与韦从的共度艰难的生活,以及贴近现实的生活细节,更令人同情且有共鸣吧!
苏轼这首诗,对于朝云的感情,是真挚无疑的,但是作品的传唱度,并不高,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诗本身用典和代词比较多,悼亡自己的最亲的人,情感应当是随心而发的,源自第一感觉,不加修饰,不加斟酌,即便字句有所粗糙,也尤为动人,因为这是最原始、最纯粹的情感。就如元稹“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有学者认为他以钱入诗,失于典雅,这种说法便是有违本真的,所以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二则是因为朝云信佛的原因,苏轼在写悼亡诗的时候,融以禅理,于是诗意冲淡了悲伤的情绪。总的来说,苏轼悼念朝云的这首诗,在很多方面都不如他悼念王弗《江城子》,但同样尤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