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炎炎夏日,杜甫的这首诗描写了天灾人祸,更衬托出他忧国忧民之心

Image 2020-06-09

前几天,英国BBC广播电台播出了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纪录片全方位地介绍了杜甫的生平,让人领略到杜甫心酸而伟大的一生。

杜甫是典型的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不像陶渊明和王维那样更渴望归隐田间,而是不论身在何方,始终关心国家和百姓的疾苦。

杜甫的诗作被称为“诗史”,他的《三吏》、《三别》和《春望》可以说高度还原了当时的大唐,历经战乱的国家此时仿佛即将倒塌的大厦,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杜甫看在眼里,痛在心底。

公元759年,杜甫居住在华州,那一年,关中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旱灾导致了大批的灾民,他们到处逃荒,流离失所。

面对这一切,杜甫痛心疾首地写下了《夏日叹》。

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炎炎夏日,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炙烤着厚厚的大地。有什么办法能缓解这闷热呢?

已经很久不打雷下雨了,莫不是号令反常,在这里也暗示着朝政的腐朽与衰败。

即使降雨也已经无法滋润万物,此时,放眼望去,只见到处尘土飞扬,天上的鸟和池中的鱼都因为干旱而死,目之所及一派荒凉的景象。

更可悲的是,成千上万的流民无家可回,田地一片荒芜。此时,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已沦为叛军的地盘。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震惊朝野的安史之乱, 这也成为大唐由盛转衰的符号。

此时,大唐人口迅速减少,国力也大不如前。如果说盛唐时期的唐朝是一只威风八方的猛虎,那么现在的大唐则是一具苟延残喘的病狮。并且,安史之乱后,大唐再也没有盛唐时的模样。

安史之乱让人想起幽蓟二郡,曾经的威武之师,唐朝军队如今又在哪里呢?

安史之乱,波及到整个大唐帝国和人民百姓,杜甫也不例外。他日日忧心忡忡,为国担忧。吃不下、睡不着,心情悲痛,正如他在《春望》中所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遥想盛唐时期的繁荣昌盛,到处都是像张九龄、张说这样贤明的将相辅佐帝王。而如今,却找不到真正的可用之贤臣,到处都是杨国忠和李林甫这样误人误国的庸才,这怎么不叫人愤恨?

千年之后,杜甫的作品和伟大的精神却愈发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并一直照耀着人们前行。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