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和老子讲的道有联系吗

2020-06-08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和老子讲的道有联系吗?

没有必然联系,甚至说得,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老子讲的道是自然规律,不可逆,只能顺行。自然之道不可对抗,顺应道,就能趋利避害。

孔子讲的道,是人生信仰,孔子一生颠沛流离,为了推广自己的社会理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论语·里仁》记载,"朝闻道,夕死可矣"。也只是一个比喻,绝非鼓励后人,"为真理而死"。

因为,真理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如果问一个人,“你怎么知道这个是真理?“ 很多人是无法回答的,人类连地球都没有走出去,浩瀚宇宙,无际无涯,人类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探索。开口闭口说真理的人,都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离骚》有这样的感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老子给出了一个解释,道是宇宙运行的规律,给出了一个方法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白了,就是顺势而为,调和人和环境的关系。

孔子给出一个更加容易理解的办法,就是对人生理想要有坚持,决不轻言放弃!仅仅如此,是不足以成功的!《礼记》给出了明确的办法,"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白了,就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无论孔子还是老子,都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集大成者!《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刻在商王的澡盆上的一段话,就是说,做人要每天有所进步,日日做新人。昨日的自己已经不在,今天是一个全新的自我。给"朝闻道,夕死可矣",一个更贴切的解读。

古人在说话和行文上,与今人的习惯不同。古人说生说死,都是一个比喻而已,不要以为古人心智不健全,轻言生死。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内涵,孔子甘愿为"仁" 去"死",这是一种比喻,一个人要对心中的理想有所坚持,我们看到孔子一生,四处碰壁,理想被世人践踏嘲笑,他从来没有寻死觅活的。再说真理一词,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开口闭口说真理的人,大概率都是有目的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揭穿骗子的好办法。古人对真理的理解,就是一个比喻而已。

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无非是在一个具体问题上,探讨是非对错,对事不对人。

南朝 梁 萧统在 《令旨解二谛义》中,这样解释,"真理虚寂,惑心不解,虽不解真,何妨解俗。"算是说透了什么是真理!

后来,孔子的"杀身以成仁"和孟子的"舍生而取义",对这句话给出了比较正确的诠释,"朝闻道,夕死可矣"绝非是鼓励后人,为了坚持信念去死,而是说要用大勇气,纠正自己的认知错误,拓展自己的视野。更加全面地看待事物和问题,勇于否定自己的错误认知。也就是老子说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不要从字面理解,这是对统治者的警告,老子是布局历史的高手,自然要从最有价值的人性入手。老子更深刻的教诲是,一个人很难否定自己,越是成功的人,越会被经验和认知局限,一念生死间,有大恐怖,就是这个道理。人类认识然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打破自己的固有观念,为了生存,趟出一条路,只有成败,没有是非,心中怀着一个信念“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只有这样,才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坚持和改变都是必要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某人说“生死看淡,不服来干。”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历史是大能谋划,勇者实战!强者改写历史,集大成者布局千古!做为普通人,日三省吾身,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改善生存环境。每天都有所进步,就好!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