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高僧一首28字的诗,哲理深刻、流传千古,现在2个字就能概括
作者:平儿。我不是《红楼梦》里的平儿,我是聊历史的平儿。个人公众号:平儿聊历史。
"春有百花秋有月"是流传千古的名句。目前,这首诗主要有以下三个版本。
版本一:
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宋代:释绍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版本二:
颂古四十八首
宋代:释慧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版本三:
颂古二十首
宋代:释了一
春有百花夏有热,秋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大家应该看到了,这三个作者的名字开头都有一个"释"字,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都姓释。在这里,"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也用来称呼佛教徒。至于"绍昙""慧开""了一"也不是他们的名字,而是他们的法号。
鉴于三个版本几乎一样,差别微乎其微,真实作者应该只有一人。究竟是谁呢?
首先,《法音》杂志2018年7期中有《作者不是绍昙》一文,认为作者是释慧开,不是释绍昙。原因有二:一、释慧开比释绍昙年纪大;二、释绍昙说这首诗时用的是"举",也就是"引用"的意思。这篇文章内容基本可靠。
另外,我想补充的是,释慧开(1183年~1260年)是释了一(1092年~1155年)去世后才出生的,因此,我认为释慧开的作品脱胎于释了一。只不过,前半首略有改动,将"春有百花夏有热,秋有凉风冬有雪"改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变得更押韵,同时,改变后的句子(即版本二)也是目前流传最广泛的;后半首,"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则不变。
嗯,关于作者是谁的问题就说这么多,一不小心就做了一部分考据家的工作了。
然而,不论作者是谁,这首诗,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偈(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十分深刻,读之令人感慨难忘、回味无穷。
释慧开的这首颂,出现在他的作品《无关门》中,紧跟在一个故事后面。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
南泉法师的弟子赵州和尚问他:"什么是道?"南泉法师说:"平常心是道。"
其实这首28字的诗,浓缩成精华就这3个字:平常心。
再短一点,现在2个字就能概括,那就是"佛系"。
长一点呢?
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再长一点。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舒云卷。"
到这里,大家发现没,虽然说书籍很多,但是其实只要看多了,就会发现很多内容都类似,这样一来,看的书越多,到后面速度就越快了。因此,大家不要害怕看书,真正重要的内容就那么多,花些功夫消化吸收理解,后面就轻松了。
此外,《道德经》的"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也跟这意思相近,说的是人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有这具身体,也就是劝人不要太看重自身得失。
要说,《道德经》、老子都比释绍昙出名得多,类似的意思,为何《道德经》中的这句话却远远没有释绍昙的这首诗有名呢?原因就是,老子的这句话理解起来有点费力,也就增加的传播的门槛。而释绍昙这首诗通俗易懂,加之内涵深刻,令人读完觉得有道理,愿意分享传播的人自然就多了。
包括前文提到的"佛系""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舒云卷"都有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特点。
苏轼本身就是这首诗很好的一个诠释。他一生多次遭遇贬谪,却心态乐观,享受生活,不仅留下了无数激励后人的作品,还发明了美味的东坡肉、东坡肘子等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心境淡然并不等于混吃等死。得先尽人事,然后才能听天命。
就说这么多,接下来评论区见。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