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一首望月怀人诗,蕴含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值得一读
王昌龄是唐代大诗人,与李白、高适、岑参等人交往深厚。他的诗语言精炼、意味浑厚,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七绝圣手”之称。其实,他的五言古诗也不乏精品之作。《唐诗三百首》收录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就非常有名,值得一读。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这首由赏月而思念起故人的诗,通过月有盈亏而联想到世间聚散离别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与敬仰之情。
诗题“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有两层意思,一是赏月,一是怀人。开篇六句写赏月,为第一层。最后四句写怀人,为第二层。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悠闲地躺卧在南面书房,拉开帷帘看见明月初上。这两句交代了与从弟南斋之上登高“玩月”的事由。“玩月”是全篇主旨。一个“高”字,写出了诗人为赏月所作的精心准备,特意挑选了“南斋”高楼。一个“吐”字,写出明月从云层中升起的动态。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淡淡月光倾泻在水面和树木上,它们的光影如水波掩映在窗前。这两句实写“髙卧”时“玩月”所见之景。“澹”:水缓缓地流。“演漾”:水流摇荡。月光如水,这两个词逼真地写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感觉。正是这种梦幻般的感觉,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古今世事迥然不同。诗人没有停留在对月色的描摹上,而是宕开一笔,写对月亮的思考,对世事的思考,对生命的思考: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月亮。但是,月光依旧明,而人生不常在啊!
这深沉的感慨让人想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追问和感叹和这两句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么?
“苒苒”和“澄澄”互文见义。“冉冉”写出了明月东升的动态,呼应上文“开帷月初吐”。“澄澄”,写出了明月澄净如洗的清辉,打开了诗的视野,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层的望月怀远。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我思念的人你在清江河畔,今晚一定也在吟诵思乡之曲。这是对月怀人的悬想。“美人”:自己思慕的人,这里指崔少府。“越吟”:楚国庄舄(xì)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这两句依然是思念友人的悬想之语。
“千里其如何”的意境同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境,给人心旷神怡之感。“微风吹兰杜”是对“千里其如何”的回答,不直说对朋友思念,而写微风吹去兰杜芬芳,这样,既写出了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巧妙地运用“兰杜”:散发香气的兰花和杜若来歌颂了友人的文章道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